浅析网络犯罪的网络技术依赖性

来源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_2005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影响是以往任何技术飞跃所无法比拟的。作为网络经济衍生物的网络犯罪也呈现一系列的态势。比如犯罪的智能性、犯罪的强隐蔽性、犯罪的广地域性和诉讼的困难性。综观网络犯罪的这些新的特征,无一不是和网络技术密切相联系,一旦剥离了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这层外衣,网络犯罪就和传统犯罪无异。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一、网络犯罪主体的技术特征。二、网络犯罪主观特征的技术分析。三、网络犯罪客体的技术内涵。四、网络犯罪客观行为的技术分析。
其他文献
自从1994年5月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正式接人国际互联网后,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国上网用户已达1000多万户,上网计算机已达近400万台。但是,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带来的各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国有资产,非国有资产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司法实践中,由于私分国有资产的犯罪形式表现复杂和对国有资产的界定存在认识上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一种独立的罪名,在我国1979年第一部刑法典中并没有加以规定,该罪首次出现于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
会议
目的 研究中期及长期模拟失重对大鼠心肌 、 型胶原的影响。 方法 以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对机体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法观察了尾部悬吊
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危害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且背离了国家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要求,损害了党和
会议
中国的权力寻租现象伴随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愈演愈烈。预防腐败不得不从权力寻租的经济分析中获取启发,而惩治腐败的刑事法律作为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反腐败的综合治理政
会议
在人类社会史上,腐败问题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在讨论这个一直困扰着善良人们的话题。但腐败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权力连带政治,就具有相当程度的负面形象。而利用权力实施犯罪又是权力腐败的极端,其对国家的危害甚为巨大,也是最为人民痛心疾首之事。本文正是有感于此,意在说明有权力者可能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尽情享用网络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也逐步体会到网络不法行为带来的忧虑和恐慌,网络犯罪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
腐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什么是腐败,其本质特征是什么,在什么意义上腐败构成与刑法的对应关系,迄今尚无严格诠释。现在,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大范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