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分国有资产罪犯罪对象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1987310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国有资产,非国有资产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司法实践中,由于私分国有资产的犯罪形式表现复杂和对国有资产的界定存在认识上的分歧等因素的影响,在认定私分国资产罪的犯罪对象上出现了一些争议,使得一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私分国有资产行为难以认定为私分国有资产罪。本文拟立足于司法实践,对私分国有资产罪犯罪对象认定中的有关问题略作探讨。
其他文献
受贿案件中罪与非罪的界限,历来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关注、探讨的热点、焦点。从审判实践看,受贿案件中不以犯罪认定的案例,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1)受贿犯罪事实不清、证
会议
受贿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其具体行为必基于一定的职权、职位而发生,故它系属职务犯罪的范畴。现行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
会议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被称为“物流商贸城”的形式,是脱离于专业市场的四种一般形式而演变的新形式,物流商贸城突破了国外Shopping Mall以及Outlets的形式,实质是一种多专业市场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科学地界定个罪的犯罪客体,有助于正确认识犯罪的本质。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受贿罪客体有不
所谓介绍贿赂罪,是指在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进行沟通、撮合,使行贿与受贿得以实现,情节严重的行为。尽管我国现行刑法对介绍贿赂罪作了明确规定,但与其他贿赂犯罪相比,介
会议
在司法实践中,非构成身份犯与身份犯共同受贿犯罪存在多种表现形式,但以“家庭型”共同受贿犯罪最为突出,由于身份犯理论以及非构成身份主体成立受贿罪共同犯罪的范围等问题,在我
会议
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
传统的受贿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索贿;另一种是收受贿赂。还有一些受贿者已经不采取这种形式收受贿赂,其贿赂的内容主要通过以下新的方式实现:一、红包式;二、性服务式;三、
会议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受贿罪一起作为腐败的重要表现形式,一直是反腐败工作的打击重点。尽管随着我国刑法体系的不断完善,挪用公款罪逐渐走向完善,但无论在法条的解释还是司法实
自从1994年5月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正式接人国际互联网后,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国上网用户已达1000多万户,上网计算机已达近400万台。但是,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带来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