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压力对P型微晶硅材料结构特征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hu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微晶硅太阳电池中,P层作为电池的窗口层对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的方法制备P型氢化微晶硅(c-Si:H)薄膜材料,重点研究了压力变化(200~550Pa)对薄膜沉积速率、电学特性、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沉积速率随压力的增加而不断提高,材料的暗电导、晶化率随压力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而激活能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在晶化率最高点,材料在(220)的晶向衍射峰最高.最后在高压下结合优化其他参数,在厚度为38nm时获得了电导率为0.183Scm-1,激活能为37meV,晶化率为50﹪的优质P型微晶硅薄膜.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造粒技术,通过对相同材料组分、相同生产工艺制备的制动衬片做对比试验,初步证明应用造粒技术压型制备的制动衬片具有一定的热衰退稳定性、热恢复性、稳定的速度相关性,而且具有较好的摩擦性能。此试验使摩擦材料由配方比例设计到配方与结构综合设计的转变成为可能。
本文主要针对氮化硅膜的背面钝化,研究在单晶硅及多晶硅衬底上氮化硅膜的热稳定性及不同温度下氮化硅膜退火特性.通过测试少子寿命及电阻率,发现单晶硅衬底上氮化硅膜的退火对衬底氧施主效应影响很大,多晶硅衬底上氮化硅膜在合适的退火条件下热稳定性非常好.
本文报道了自行研制的紫外固化封装胶的性能,研究了封装胶的黏度、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抗老化性能等,并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的紫外透明封装胶具有较好的可见光透过率,可达到90﹪,而且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通过配方优化及组分调整,获得了基本适合于透明光伏组件紫外固化封装要求的紫外固化封装胶.
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中,有时电力系统要求光伏并网系统所发出的电能不能并入市网,只能就地消耗.因此系统要求在市网与用户节点处进行逆功率检测.本文针对逆功率检测要求,采用电能检测芯片HYM7755和单片机组成系统,实现对电能流向的检测.系统的逆功率检测方案具有检测方便、快速和准确等特点.
一直以来,有人认为磷扩散对晶体硅太阳电池只有发射结钝化,有人认为只有吸杂,还有的人认为两者皆而有之,但都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本文通过采用碘酒对晶体硅进行表面化学钝化,减少了表面复合对少子寿命的影响.通过对比在不同磷扩散条件下,扩散前、扩散后和腐蚀掉PN结之后少子寿命的变化,研究了磷扩散对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射结钝化和吸杂用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当磷扩散在20~30Ω/□时,发射结钝化占主导地位,同时还有一
CIGS薄膜太阳电池技术主要分为"多元分步蒸发法"和"金属预置层后硒化法"两种路线,其他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柔性电池和无Cd电池都是CIGS电池研究开发热点.南开大学利用分步蒸发法研制玻璃衬底1cm2面积CIGS电池效率达到14.3﹪,无Cd过渡层CIGS电池效率11.4﹪,不锈钢衬底电池效率9.39﹪,100cm2集成组件效率7.3﹪;利用低温共蒸发沉积CIGS薄膜,在聚酰亚胺衬底上制
本文介绍了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快速健康发展的概况,同时介绍了光伏市场发展相当滞缓的概况.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值得严重关注和思考.
受到高成本的影响,太阳能光伏建筑和其他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发展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受到很大限制,其应用规模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得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可再生能源政策问题,没有政府补贴和没有优惠上网电价是主要问题所在,本文详细报告了国外先进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希望能为我们制定新能源政策提供参考.本文参考别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根据香港最近几年发展光伏建筑的经验,分析了香港和大陆光伏建筑发展存
本文介绍了利用N型IC工业废片,采用合金法制备的N型单晶硅太阳电池.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在硅片背面印刷铝浆,烧结合金后形成铝背发射结,制造出的N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16.31﹪.
HF/HNO3/H2O体系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前对于硅片在HF/HNO3/H2O体系中的反应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测量了富硝酸体系中不同的时刻的腐蚀速度,腐蚀溶液的温度和溶液中的氟离子浓度,从而对腐蚀反应的过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腐蚀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腐蚀生成热、体系与外界热交换及溶液中的氟离子浓度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