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初霜冻发生时空变化特征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l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霜冻是我国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虽然江苏的初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不及终霜冻严重,但其一旦发生,棉花、花生、山芋、喜温蔬菜等晚秋作物的后期成熟与生长都会受到影响,初霜冻出现得越早危害越重,严重时会造成减产,对初霜冻出现、持续时间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提高霜冻灾害的预测能力,对合理安排江苏种植制度,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日最低气温≤2 ℃作为霜冻的气候指标,定义每年10 月20 日-11 月30 日出现的霜冻为初霜冻,最早一次初霜冻出现的日期为初霜期;根据霜冻气候条件以及实际服务需求,把江苏划分为四个区域:苏北西部地区,包括徐州、宿迁、淮安3 市;苏北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泰州4 市;宁镇扬地区,包括南京、镇江、扬州3 市;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3 市;利用江苏省35 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 -2008 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江苏省初霜冻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如下:1 、江苏省平均初霜期最早为11 月4 日,出现在丰县,最晚为11 月27 日,出现在苏州,最早与最迟的平均初霜期相差23 d .初霜期出现时间是北部明显早于南部,同纬度地区内陆略早于沿海.初霜日数北部明显多于南部.2 、概率≤5%的江苏特早初霜期的出现日期苏北西部为10 月26 日,苏北沿海为11 月3 日,宁镇扬地区为11 月8 日,苏南地区为11 月10 日.48 年中,特早初霜期苏北西部出现4 次;苏北沿海和宁镇扬地区特早霜冻均出现2 次;苏南地区特早初霜出现过3次.1991 年以来全省均没有出现过一次特早初霜期.3 、20 世纪60 、70 年代全省平均初霜期相同,均出现在11 月13 日,80 年代、90 年代每十年推后2 d,进入21 世纪以来,全省初霜期明显推迟,2001 -2008年平均初霜期比48 年平均日期晚7 d .4 、48 年中,初霜期显著推迟的站点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约2~4 d/10a .全省大部分地区初霜日数呈显著减少变化趋势,平均每十年减少1 d 左右.
其他文献
利用近15年(1990年-2004年)登陆中国的111个台风的强度,登陆位置以及NCEP/NCAR每日4次等压面风场等资料,研究风速垂直切变对台风登陆过程中强度变化的影响,了解环境风垂直切变在登陆台风强度突变情况下所起的作用.本文首先将登陆台风的生命史分为:登陆前阶段、登陆阶段和登陆后阶段,主要研究的是登陆阶段环境风垂直切变对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登陆阶段,环境风垂直切变对登陆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仍然
使用咸宁市黑山观测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对该市2010年4月12日降雹过程的[什么]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降雹整个阶段,存在动量下传的现象,降水发生时,动量下传现象比降水发生前明显,且降雹过程中动量下传速度相对较快;2)降水对风廓线雷达探测得到的垂直速度影响很大,当降雹强度相对降水更强时,降雹对垂直速度影响更大,当降水相对于降雹强度更强时,降水对垂直速度影响更大,降雹和降雨拖曳作用产生的惯性对
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我国发生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此次雨雪冰冻灾害范围广、强度大、连续低温时间长、雨雪持续时间长、冰冻日数多,受灾人口过亿,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多亿元,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贵州等省灾情尤其严重.关于2008年1月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科学问题,国内外已做了许多研究.概括起来,有6个方面的内容:
大气电场强度是大气电学的基本参数,在晴天电学、闪电电学以及闪电的研究中,在雷暴和闪电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大气电场数据主要反映了雷暴云中不同高度的正负电荷在地面的共同作用,并可反映远雷暴、近雷暴.本文考虑到大气电场与气溶胶含量多少密切相关,不同季节大气中气溶胶含量明显不同,以及雷暴具有的时间瞬时性、季节性和频繁性,文中对春、夏季电场数据与闪电变化特征应用分析,以提高面向雷电敏感用户的雷电临近预警准确
新时期面向“三农”、服务“三农”是气象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素质为目标,以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工作为重点内容;以搭建农村社会化气象科普服务平台为重要工作方式;以提高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突破口,逐步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三个一”,为农民打开科普窗户;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为农民带来科技“保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农民
目前在气象预报业务中广泛使用的常规天气雷达,对含有大水滴的浓密云区有一定的探测能力,主要是用于雨区观测。毫米波测云雷达可以有效地探测薄云以及云内粒子群的雷达回波和速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毫米波测云雷达探测云区时,由于衰减作用造成云区回波面积减小,不能真实反映出云的特征,必须进行衰减订正,雷达回波衰减订正误差受云的具体参数和不同订正算法的影响。针对机载W 波段 (94GHz,3.2 mm)测云雷达,
分析了2002~2009 年间安徽省多次阵风锋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总结了阵风锋的雷达回波特征。采用模板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一种自动识别阵风锋回波的算法。算法能够有效增强反射率图像中的线状回波特征,并抑制其他形态的回波信息,长度满足预先设定阈值的线状回波被作为阵风锋的最终识别结果。选取阜阳、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探测到的两次阵风锋过程的反射率资料对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以下简称A(J)文件)是观测站积累的原始资料,要求按统一的报表格式和编制要求进行编制和质量控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基层台站如何做好观测数据的质控工作。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预审员要根据本站各要素历年出现的上下限值,合理建立适合本站的审核规则库;启用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AWSDataQC)对自动站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根据疑误信息提示,找出异常值,在做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in Changbaishan mountains, and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ouds microphysical and precipitation, the field observationa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精细化天气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建设分辨率更高的地面观测网络 [1 ] 。为了更密集的收集基本气象观测数据,中国气象局于2001 年开始大规模的启动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建设,并于2004 年1 月1 日全部投入业务对比观测运行阶段。与常规人工观测相比,自动气象站观测具有受人为干扰因素少、时间分辨率高等特点 [2-3 ] 。然而,这些地面自动气象探测设备能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