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干热河谷地区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来源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22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沙江干热河谷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最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在对攀枝花市2010-2012年的降雨观测基础上,并结合9个径流小区水土流失量的监测数据,剖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6-10月为降雨集中期,6-8月是强降雨集中期,强降雨累计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31~36%.水土流失的发生一般为强降雨所致,本地区降雨侵蚀力因子为336,17 J·cm/ (m2·h).径流系数与降雨强度、坡度、农作物种类、耕作方式有关,坡耕地的径流系数在0.08~0.12之间,并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坡改梯径流系数在0.02~0.04之间,灌木林(黄连翘)为0.02~0.04,鱼鳞坑为0.08,地膜覆盖(顺坡)为0.28.
其他文献
本文开展了不同时间采摘花粉和不同保存温度对甜瓜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研究,研究说明高温容易使甜瓜花粉失去生活力,以确定甜瓜花粉采摘及使用的有效时间,为改进和提高甜瓜杂交制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作者应用11种植物提取液对丝棉木金星尺蛾的杀虫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旨在为无残留、低毒、高效植物源生物农药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经过对9种植物材料11种提取液的研究,己筛选出苍耳种子、茎、叶提取液48h后的拒食率分别为84.62%,78.54%,76.11%的防治效果。苍耳种子、地锦全株、苍耳叶、苍耳茎和龙葵根提取液对其幼虫有非常强的毒杀作用,显著优于其他植物提取液。6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
本试验选用上海崇明地区花椰菜主栽品种作为供试对象,通过设置花椰菜横向与纵向的氮肥田间试验,拟建立花椰菜的肥料效应函数,确定花椰菜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及常规施用磷、钾肥背景下氮肥最佳运筹,为上海地区花椰菜科学施肥决策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实际生产使用的真空预冷设备对青菜、生菜等叶菜进行小批量的真空预冷试验,研究预冷过程中叶菜的质量损耗,温度和预冷室压力随预冷时间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真空预冷后的叶菜在4℃.湿度(85%)的贮藏条件下,叶菜叶片品质变化,如含水量、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撑。
本文研究直立树型、无主干树型、卷叶树型三种不同表型新鲜酸橙,利用HPLC方法对二种表型酸橙中四种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PLC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同步对酸橙皮、果汁中的四种典型柑橘黄酮类功能成分(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该方法对宝山区三种不同表型(直立型、卷叶型、无主干型)的柑橘黄酮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直立型酸橙无论从柑橘黄酮的种类上,还是在含量上都有优势,因此,
Water-fertilizer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the realization of green leafy vegetables precise cultivation.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the problem of manual records are time-consum
本文介绍了上海地区蔬菜生产品种结构构成,以及通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后,上海蔬菜品种发生了一些变化。蔬菜生产基本形成了本地品种、外省市品种与国外品种优势互补的品种布局。介绍了青菜、花椰菜、毛豆、结球甘蓝、生菜、大白菜、芹菜、黄瓜等蔬菜的主栽品种和潜力品种。
使用荷兰AEM公司生产的食用菌环控系统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的环境进行调控,通过对杏鲍菇整个生育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测了不同相对湿度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相对湿度对杏鲍菇生长过程具有显著影响;菌丝恢复速度随着生长环境中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加快;原基数目随着生长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子实体生长过程在相对湿度为91%-93%时最优,产量最高。
对上海市奉贤区中亚生态园围栏内4只狗獾(1雄3雌)的行为和夜间活动节律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IKENO/OK-203ND)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狗獾夜间具有较高的活动频率,其中21:00-23L00和1:30-3:00为狗獾活动的高峰期,整个活动频率曲线呈"M"型;各行为时间分配方面,整个夜间狗獾取食和挖洞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而警戒、移动等行为在夜间发生的较为随机,只是在活动高峰期出现较小波动;雄性个体
本文对我国水土保持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在论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研究生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水土保持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园区、户外教室)、逐步上移水土保持专业职业教育的重心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