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缸内直喷热氛围燃烧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燃烧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yygyds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甲醚(dimethylether,DME)气道喷射和甲醇缸内直喷的甲醇热氛围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燃烧方式呈现分布式放热规律,燃烧过科可分为DME低温放热、高温放热和甲醇扩散燃烧三个阶段.随负荷的增加,实现稳定燃烧的最小DME比例减小.随DME比例减小,DME高温放热和甲醇燃烧滞后.在稳定燃烧的情况下,随DME的增大,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降低,HC和NOx排放呈上升趋势,而CO排放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考虑,采用最小比例DME有利于提高其热效率、降低排放.此时热效率、HC排放利原柴油机相当,NOx可降低约50﹪,但CO排放相对原柴油机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其他文献
采用GRI-mech3.0的甲烷燃烧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对湿空气-甲烷对冲扩散火焰(Oppdif)进行了模拟.对不同的空气含湿量通过改变进口预热温度调节火焰温度,从而解耦空气湿度影响火焰的物理和化学效应,研究空气加湿影响火焰中CO生成的化学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火焰最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湿空气中的水蒸汽使OH基浓度增加、O基和H基浓度降低,从而抑制CO的生成.
本文研究了煤粉颗粒群在与天然气预混合及再燃条件下的着火特性。文章着重考察了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天然气浓度、煤粉种类、煤粉粒径等对煤粉颗粒群着火温度的影响,同时,应用零值边界梯度法建立了煤粉颗粒群与天然气混合着火的简单计算模型,计算了各种因素对煤粉颗粒群着火温度的影响,并用实验加以了验证。
本文针对目前现场模拟火烧油层中网格划分尺度相对于燃烧前缘过大的局限性,将燃烧模型分为三个独立区域,基于充分大而而有限的燃烧反应活化能假设,应用移动坐标系和奇异摄动法导出了燃烧温度和燃烧波前锋速度近似解,在岩心尺度模型上与数值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注气速度对火烧油层正向燃烧的燃烧动态影响很大;岩心尺度情况下奇异摄动解与数值解接近。
文章在考虑熄火距离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火焰燃烧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定性分析,表明在微尺度燃烧中容易发生熄火和吹熄,不容易发生回火.考虑熄火距离的影响,对火焰传播速度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考虑熄火距离后火焰传播速度的表达式,分析表明在微尺度下熄火距离是影响火焰传播的重要的因素,同时熄火距离和火焰传播速度在微尺度下相互作用,使燃烧向着不利于稳定的方向发展.
利用高温管式炉、KZDL-4M型快速智能测硫仪和TGA/SDTA851e热重分析仪对工业碱基废弃物在含有SO2模拟烟气的气氛下的固硫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其固硫性能以及温度、SO2浓度和粒径对其钙利用率的影响,并利用压氮法对工业碱基废弃物的孔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碱基废弃物具有良好的固硫性能和孔结构,作为高效的燃煤固硫剂具有实用价值.
对于非均匀吸收、发射、无散射的轴对称含烟黑火焰对象,常规双色法不再适用.本文基于烟黑辐射特性,利用烟黑单色辐射强度图像信息采用CT算法同时重建含烟黑火焰温度与烟黑浓度分布,对乙烯同向层流扩散火焰的温度与烟黑容积份额进行测量,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内直流外旋流一次风煤粉燃烧器是一种新型燃烧器,本文采用五孔探针和PIV法对这一燃烧器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根据燃烧器射流的轴对称特性,取其水平轴截面的半边进行了流场测量.对五孔探针法测出的该区域内的三维速度分布,分别痧分析了流场的时均分布和湍流特性(具体为湍流强度、方向关联系数及湍动能).作为比较和补充,还给出了同等条件下PIV法测量的时均结果.得出了其流场具有直流燃烧器射流刚性和旋流燃烧
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在大气质量监测及天体遥感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应用DOAS技术于火电厂等固定污染源的排放监测,需要研究温度等因素对SO2污染气体紫外差分吸收特性的影响.对SO2在紫外280~320nm差分特征波段,温度从30℃~400℃的差分吸收特性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使得差分光谱峰值减小峰谷值上升,210℃与390℃相对于30℃的差分吸收截面峰值变化量将达到-50﹪和-70
本文实验研究了多孔介质中的火焰传播特性。通过光电管检侧火焰信号,测量了甲烷.空气、甲烷.氧气.空气可燃气在颗粒堆积床、泡沫陶瓷、网状陶瓷等多孔介质中的火焰传播速度。文中探讨了多孔介质中火焰传播的机理。
针对微型燃烧室升膜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设计了试验装置并进行了燃烧实验,实现了全自动燃烧过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测量和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