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头丸帖相关论文
学医时老师经常说:“一手好字,二会双簧,三指按脉,四季衣裳。”意思是,一个好医生要具备好的“笔头”“口头”“手艺”和“派头”。其中......
吴廷(公元十六——十七世纪前期),一名国廷,字用卿,安徽歙县人。精鉴定,善书。与董其昌、陈继儒友善。收藏甚富。黄宾虹等所纂《......
小五说:“爸爸,上次来故宫,你就盯着石头看个没完,这次又有什么好看的啊?” “今天带你去看看三希堂。”爸爸说。 小五疑惑地问:“......
东晋王献之真、行、草、隶等诸体皆擅,且自创“破体”之书——行草体。即打破楷书、行书、草书之界限,有的作品以行书为主,辅以楷......
摘要 本文选取书法发展史中成就最为显著的魏晋时期,通过对此时期书法名帖及文字理论进行分类与剖析,发现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与现当......
古代书法作品的递藏,是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鸭头丸帖》作为王献之的代表作,从北宋至明代的递藏过程是明确有序的,但是此帖在......
作者通过对歙县博物馆收藏的《馀清斋法帖》中《鸭头丸帖》后宋高宗赞语的考辨,判定《鸭头丸》墨迹本和石刻本后宋高宗赞语"大令"......
<馀清斋法帖>是明刻丛帖中极为出色的一套.由于成帖时间较早,所以保存了相当部分的原始资料.本文试根据帖中所辑刻的王献之三帖,讨......
<正>《鸭头丸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为王献之(344—386年)所作。它是书写在丝绢上的传世墨迹本。行草书,2行15字,刻入《淳化阁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