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孔相关论文
邢家店类型遗存是分布于吉长地区的一类青铜时代晚期遗存,最早发现于德惠王家坨子与北岭,1985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农安邢家......
久负盛名的龙泉窑生产的青瓷源于五代,终于清末,历经1000余年。其间,南宋时发展到顶峰,烧出了有美玉般效果的冬青,粉青和梅子青釉......
<正> 西汉初,匈奴冒顿破东胡,胡远窜辽东塞外鲜卑山和乌桓(丸)山,分支成鲜卑、乌桓两个新的北方民族。东汉时,鲜卑族势力日趋强大,......
牌坊是一种集建筑与雕刻艺术于一体的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石、砖等材料建制,开雕、题刻、镂空,多见于书院、寺庙、陵墓、......
一、前言自余姚河姆渡遗址公布资料后,对于河姆渡遗址的讨论出现在许多文章和书籍中,对于河姆渡遗址的分期和各期年代学界没有争议......
七足镂孔器出土于安徽尉迟寺遗址,“七足镂孔罐形器是尉迟寺遗址继鸟形‘神器’出土以后又一件带有神秘色彩的陶器”。 “七......
本文对长沙东汉墓出土的大批低温铅釉陶建筑模型明器猪圈、鸡舍、囷、井、灶进行类型学分析,论述其流行年代在东汉中晚期,并简述它......
老虎洞窑址发掘以后,大多数学者相信该窑址宋代层就是最初建立的南宋官窑遗址,但是通过对老虎洞窑址与郊坛下窑址的出土器物比较后......
<正> 禄劝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1984年至1985年文物普查中,县文物普查队于崇德乡营盘山上,发现了一处遗物丰富的古文化洞穴遗址。......
<正> 老峒峪遗址位于安丘县城西南27.5公里处,属雹泉镇。该遗址地处泰沂山系东端与胶莱平原的交接地带,西部是连绵的丘陵,向东是肥......
郑州商代二里岗期陶器的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其中以饰绳纹的灰陶数量最多,约占陶器总数的85%以上,另外还有少量的红陶、硬陶和带釉......
<正>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建国以来,在这一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这就为研究古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正> 西康留遗址是1964年春季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会同原滕县文化馆在全县境内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遗址南邻薛河故道,西邻......
三、清康、雍、乾三代紫砂器特征 清三代紫砂器的式样比明代更加奇特,同时开始注重器表装饰。其式样千姿百态,有仿古铜器造型......
2009年12月,浙江省德清县博物馆举办了一届民间收藏展。本次展览共征集到各类展品300余件,其中可分为玉器、字画、陶瓷器、金银铜......
<正>1965年,在湖北汉阳东城垸纱帽山遗址附近采集到1件铜尊。尊作圆筒形、喇叭口,腹略鼓、高圈足、器身自上而下饰4条侈出口沿的扉......
本文利用类型学方法对北阴阳营墓地出土遗物进行排序,将该遗址分为四期,使北阴阳营墓地演变框架逐渐清晰。在此基础上可观察到墓地......
1984年8月,原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洛阳地区林业学校实验楼建设工程发掘一处西周时期遗址,其中发掘车马坑6座,形制多为长方形,南北......
自1974年内蒙古敖汉旗小河沿村南台地遗址发掘以后~([1]),小河沿文化便成为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热点问题。材料不少,论......
公元6世纪中期,中原北方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一种以双菩提树为背屏、北齐新样式佛像为主尊、常以镂孔透雕形式表现的白石佛教造像,其......
东汉至魏晋时期的鲜卑遗存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和中部、辽西、冀北和晋北地区,其中虽然可能包含有与鲜卑文化面貌相似的、或已经......
摘要好川古陶器造型简洁、浑厚,风格单纯、质朴,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演化序列,是好川文化的主导文化因素,代表了好川文化独具特色的艺......
<正> 陕西省蓝田县文管会收藏了一九五九年出土的一批瓷器。这批瓷器出土于城关镇南寨,距县城约有一华里,位于灞河与辋河的汇合点......
<正> 一、引言一九七九年,山东省博物馆对莒县陵阳河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三十五座,获得一批弥足珍贵的墓葬......
丝网印刷起源于中国,发展于西方,距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丝网印刷属于孔版印刷,并与平、凸、凹印等三种印刷方式并称为四大......
<正> 薛家岗遗址位于安徽潜山县南七华里紧靠潜水的一个椭圆形台地上。该文化遗址土。色可分为:耕土层、唐宋文化层、商代文化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