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议相关论文
明君何需众诤臣,魏征一人已嫌多 李世民与魏征,千年以来一直被视为明君和诤臣的典范。这诚然符合史实,但李世民和魏征真实关系......
考进士,中状元,是帝制时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不过,那时的科举录取率很低,据钱茂伟《国家、科举与社会》一书对明朝科举录取情况的统计......
汤武革命发生在夏王朝末期国势日衰的时期.夏朝君主履癸即位后,统治残暴,民怨沸腾,百姓皆言“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1].位于黄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个人素质和修养的提高离不开经常自我反省和改进,而来自他人的监督更有利于自我反省、自我改进。唐太宗李世民把......
信访工作历来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访活动古已有之,只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其内容、方式及其受重视程度不同而已。纵......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臣僚上书除了陈情、贺表外,其目的无非是希望皇帝重视并采纳自己的意见,在文中往往避免不了揭露时弊和矛盾,乃至......
董仲舒在论证君权神授,以确保帝王权力至高无上的同时,为避免皇权的过分膨胀阻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还提出了限制王权的灾异谴告......
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选择了直陈谏言、兼合百家、参之于古的话语方式,来完成其构建政治学术理论系统及进谏的编著目的,这些话语......
由于在唐代谏官任职资格中,文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文学家以其所秉有的文才成为谏官队伍中的主力。尽管唐代君王基本都有求言纳谏......
中西封建政治史上都存在着限制君权的传统。西欧盛行的是由日尔曼法、神法与封建法融合而成的“王在法下”的“法治”传统,在中国......
唐太宗鼓励近臣谏诤、主动虚心求谏,魏徵敢谏、善谏。魏徵向唐太宗面陈谏议的主要旨趣在于:切盼唐太宗处事避免片面性、树立正确的......
谏议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运行中的重要一环。晁中辰主编的《中国谏议制度史》一书作为对......
在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看来,传播的第二项社会功能就是"协调关系"。从理论上看,在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中,"协调关系"功能同样可以表现为"......
从传播学角度,我们可以说谏议是人际互动的传播形式,但在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下,臣下面向君主的谏议传播,其本身已经当然地被赋予了不......
"谏议"是专制君主政治的重要内涵之一,秦汉时期的《淮南子》对此有着深刻的反思和认识。《淮南子》认为谏议对统治者具有特殊的重......
在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活动中,臣下谏君亦可纳入说服性传播的考察范围,然而古代谏议毕竟不是平等的说服,且传统的礼制秩序、文......
在中国封建社会,谏议并不是一种政治制度,不能对君主实行制约,唐贞观时也是如此。封驳制度,也只是制约宰相权力的。“谏官随宰相入阁”......
在中国古代,谏议论发挥最重要的政治调节功能,涉及君臣互动、政治运作的方方面面。"以道事君"上疏进谏是一般官僚的权利和义务。进......
<晏子春秋>中晏子利用替国君释梦的机会,将自己关于"礼治"的政治主张融入释梦活动是其讽谏艺术中最有光彩的部分.晏子据礼释梦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