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亭相关论文
《罗亭》是屠格涅夫凭借其对时代的敏锐洞察,为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发展中暴露出的重大问题的思考而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的同名主......
《树林和草原》是屠格涅夫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自问世至今,受到了众口一词的称赞。早在大学时代,在最能体现天人合一的田野环绕......
俄罗斯19世纪的伟大作家普希金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而他的作品中关于“多余人”形象特征的概括也被诸多研究者所接受。文章将从普......
1818年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市的一幢二层楼房里。出生不久,他就和大哥尼古拉搬进母亲的庄园了。 在离奥廖尔5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
屠格涅夫在中国拥有110年的译介史,其小说早在建国前就得到全面的翻译并有了初步的文学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位作家的研究在中......
25年前,王旭明“托关系走门路”进到北京南城的丰台七中当上了语文老师。当时他是个不愿意进政府部门、怀里揣着屠格涅夫的《罗亭》......
浩浩的俄国文学之中,有一类小说人物在俄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占据着重要位置,这类人物便是“多余人”. “多余人”虽为一类人物形象......
摘要:19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多余人”形象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奥涅金、毕巧林、罗亭都是典型的“多余人”形象,他们......
人与社会的抗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永存的意识,本文试图从罗亭与哈姆菜特这两个相隔近两个世纪的文学形象比较中揭示出人与社会的抗争......
蓬乱的头发因汗水两鬓湿湿地贴在脸上,看起来有些疲惫,但是两眼却很有神采;沾着泥巴和尘土的衣服,却掩饰不住她的美丽……第一书记......
<正>曾被西欧文学界许多知名作家称作自己的“老师”和“现实主义派领袖之一”,后来又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誉为“卓越的俄罗斯......
目的观察罗亭对肝癌行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止吐的疗效。方法选择164例TACE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目标观察组......
<正> 屠格涅夫想到写小说《父与子》还是1860年的事,而在1862年2月,小说便在《俄罗斯导报》杂志上发表了。不久,屠格涅夫写道:“主......
"多余人"是俄国19世纪文学史上一类独特的文学类型。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缩影,"多余人"群体是"既非孔雀、又非乌鸦"的中间人物。他们大多......
一八四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炎热的中午,在巴黎,“国立工场”的起义几乎被镇压下去的时候.在圣安东尼区的一条狭窄的胡同里。正规军的一个......
"多余的人"作为一条明晰的主轴,贯穿瞿秋白一生的创作。瞿秋白的遗书《多余的话》,在瞿氏文章中有发展与演变。瞿秋白性格内具二律......
【正】 “世纪病”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一个基本精神特征,它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19世纪早期,即传统所谓的消极浪漫主义的一些创作,在......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中两个永恒的形象,几百年来世人评论很多,褒贬不一。总体来看,同情前者、嘲笑后者居多。俄国作家屠......
"多余人"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总称。而《罗亭》中的主人公罗亭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多余人"的形象......
"多余人"形象是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始于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先后有许多作家都在作品中塑造了"多余人形象"。......
本文主要探索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父与子》、《罗亭》之间的关系。黑格尔哲学在19世纪的俄国影响颇大,许多当时俄......
涓生就是鲁迅笔下的“罗亭”,是徘徊在时代十字路口的社会零余者形象。与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相比,二者有诸多共性,......
罗亭这一艺术形象由于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使人们对他的认识也是说法不一.他并不是一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一个具有理性主......
在《罗亭》一书中主人公罗亭的行为有许多令人费解之处,他的“怪异”行为及最终的悲剧命运似和他的完美主义人格倾向之间存在着内......
"多余人"和"新人"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传统形象。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公认的第一个"多余人",而屠格涅夫笔下的英沙罗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