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观相关论文
蓝瑛(一五八五-一六六四后),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西湖外史、东郭老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画家,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他性耽......
华严学中自初祖法顺以下,即有唯心传统,迨至澄观,乃先以一心摄四法界,总该万有,复以一心释一真法界,遂使一真法界思想从境界论转为......
“一心三观”(“圆顿止观”)是天台宗“圆教”的重要标志性学说,其思想内核是天台宗的“性具”原理.澄观自觉地吸收了天台宗的“一......
<正> 唐代五台山高僧澄观,是华严宗第四祖,曾被唐代皇帝封为“清凉国师”。澄观字大休,俗姓夏侯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
一、澄观的简历和著作 澄观(738—839),唐代高僧,被尊为华严宗四祖。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1岁从本州宝林寺需禅师出......
清凉国师澄观郑森澄观,俗姓夏候,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关于他的生卒年有六说:一、《宋高僧传》卷五说,他卒于元和年间,春秋七......
华严宗四祖澄观,对称“华严疏主”。他虽曾从天台九祖湛然门下学习,一方面吸收中观、圆融之学,另一方面又批评天台的判教、性恶说、无......
关于新罗元晓与中国华严思想家之间的关系,以往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法藏在思想上受到元晓的影响,但在澄观的著作中也有多处对元晓著作......
五台山是享誉国内外的佛教圣地。唐代时五台山佛教达到鼎盛,寺庙林立,高僧倍出,“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因此并有许多国内外的僧人......
这里要谈的就是被称为“清凉国师”的唐代和尚澄观及其对佛教的贡献。澄观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圆......
“本觉”思想为《起信论》的核心思想,也是《起信论》首创的思想,体现了《起信论》的思想特色,并对中国佛教,乃至儒家思想都产生了......
佛学与易学的关系是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与本土思想文化深入交融比较深刻的一个方面。本文尝试由义理和思想发展脉络作为问题探讨......
本文探索了“华严三圣”及其思想、观法、造像的渊源 ,并指出这是五台山僧人对佛教文化的巨大贡献。......
研究辽代佛教,对了解整个中国的佛教史,对掌握高丽、日本等东亚佛教的整体发展极为重要,是中国佛教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领域。本文......
澄观的"禅教一致"思想,对宗密的"禅教合一"思想及其后的华严禅影响很大,切宜深究。通过深入分析澄观的"禅教一致"及其"禅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