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蒿相关论文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分析不同浸泡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时间条件下油蒿挥发油提取率,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
土壤微生物是探究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然而,针对干旱沙区人工植被建立后不同建植年代、植物种、微生境指......
植物资源(光、氮、水分)利用效率是反映生态功能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指示,然而鲜有研究综合考虑植物资源利用效率间的相对变化及其调控......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区典型沙生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叶水分利用效率(WUE)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调控响应机制,本研究于2018-2......
叶功能性状可以准确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占重要地位。本文以毛乌素沙地典型沙生植物油蒿为研......
蒸散发是全球水文循环和能量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区域降水和干湿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riestley-Taylor(简......
为探讨在未来降水增加情境下,我国干旱区荒漠植物对降雨格局变化的适应机制。本文以乌兰布和荒漠植物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
冠层导度(Canopy conductance)是生态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综合参数。植物气孔运动直接控制其CO2吸收及水分耗散,因而冠层导度是影响......
植物细根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的养分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半干旱地区沙地生态系统中,固沙植物细根对沙地生态系统中......
本文以库布齐沙漠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沙地类型油蒿群落生物量、油蒿群落冠层分布及植物、土壤的碳、氮含量,研究流动沙地......
研究西北半干旱区沙生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的光合参数季节动态特征,是构建该地区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或区域尺度模型以估计与......
生物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广泛,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维持植物群落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查、分析了毛乌素沙地油蒿植......
本文以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的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油蒿的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
以库布齐沙漠东缘典型分布的油蒿灌丛为对象,使用微气象观测系统连续监测2016—2018年生长季降雨及多层次土壤含水量(0~10、10~30、3......
油蒿(菊科)是中国西北地区用于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植被之一,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沙......
毛乌素沙地是干旱向半干旱过渡的生态脆弱带,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臭柏、油蒿对维护该地区的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稳定发挥......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 是我国西北沙地主要的建群种,对油蒿植被动态的研究对于沙漠化地区植被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本文以......
油蒿具有无性、有性两种繁殖方式,通过沙埋枝条形成克隆株。本研究以油蒿种群无性繁殖过程形成的种群扩散途径为研究重点,以DNA分......
目前,对植物特征与环境要素关系的综合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横穿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铁路雨养生物防护体系已有半个世纪的历......
从鄂尔多斯高原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入手,从能量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油蒿群落生产力动态的形成机......
采用美国产LI-6000便携式光合分析系统对库布齐沙地植被建群种油蒿等主要沙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蒿(Ar......
通过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不同微生境和种植方式下固沙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叶片稳定碳同位素......
以裂缝未经过的油蒿为对照,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有裂缝经过的油蒿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动态演变特......
【目的】探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光合生理在生长季动态变化及其对各个影响因子的响应机制,对进一步了解该区植被对波动环境的适应......
在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北试实验地选取了七块样地,并依据建群植被外貌特征划分为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三类。用根......
为了探讨沙地生态系统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变化,采用根钻法,从2005年4月至2005年10月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油蒿群......
生态水文过程是生态水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生态系统中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通量变化问的互馈关系。油蒿(Artemisiaordosica)作为我国......
通过样方调查法,绘制油蒿与沙蒿种群点分布图,应用偏离指数、Lloyd平均拥挤度、Morisita指数等方法研究腾格里沙漠南缘油蒿与沙蒿种......
采用埋袋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油蒿群落的分解速率在2005年4~10月,2006年4~10月间进行了为期2年的动态研究,并同步测定样地的温度......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人工固沙区油蒿和柠条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和N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蒿和柠条叶片......
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开花结实期的繁殖分配和生殖枝的生长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8—10月,油蒿生......
研究了青藏铁路沙区植物白刺、油蒿、沙棘对不同播种深度的生长反应。结果表明:在播种2a和3a时,3种沙漠植物的成活率、植株高度和冠......
克隆植物根据其构型可以分为游击型和密集型。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间隔子长,分株在水平空间的扩展范围大,可以利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资......
为探索同一物种在不同生态区域钙组分特征的差异,选择我国北方沙地重要建群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内蒙古杭......
以围封保护和自由放牧油蒿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围封和放牧条件下沙地草场生物量和植被-土壤碳密度。结......
以宁夏灵武油蒿主要分布区为研究地,野外调查并获取了健康及受钻蛀性害虫危害后油蒿冠层光谱的反射率,并应用一阶微分方法处理光谱......
根据沙柳、油蒿、杨柴和柠条的自然地理分布、生境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模拟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进行主分量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它们......
在流动、半固定、固定沙地上选取典型样地,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生态类型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油蒿群落分为灌木层......
油蒿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毛乌素沙地的重要固沙植物和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本试验系统研究了AM真菌对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的5个种群进行了研究.用1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97条清晰谱带,......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是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人工绿洲边缘常见的植物种,从植物群落及个......
根据沙地固定情况和生物结皮发育程度选取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中半固定沙地初期阶段发育的生物结皮(SF-E)、半固定沙地较厚的......
生物量的凋落分解与土壤呼吸影响流沙基质中CaCO3的淋溶和淀积。为研究腾格里沙漠油蒿群落中土壤CaCO3的形成,对油蒿当年生物量的......
用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沙生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Krash)种子,在毛乌素沙地自然环境下研究电场作用后其根系碳水化合物,叶片......
为了阐明干旱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碳酸钙含量之间的关系,选择腾格里沙漠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对80m×80m样地内400个4m×4m样方的土......
油蒿和沙蒿同属菊科、蒿属的沙生半灌木,抗旱性强,生态幅宽, 在沙区人工植被中可天然更新,是我国干旱沙区优良的固沙植物种.由于油......
对毛乌素沙地自然生境中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不同生长期(6月份至9月份)的气体交换参数和枝条水势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比......
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白沙蒿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白沙蒿→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固定沙地油蒿+短花针茅→多年生旱生丛生禾草草地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