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兼士相关论文
沈兼士(1887-1947年),原籍浙江归安(今属湖州市),生于陕西汉阴。早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物理学校读书。留日期间,曾随章太炎受业,主攻......
沈兼士,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明清档案专家.籍贯浙江吴兴,生于陕西汉阴,1947年8月逝世于北平.早年游学日本,曾师从章太炎,并加入同盟......
“右文说”首创于宋代王圣美的《字解》,确立于元初戴侗的《六书故》。后人多认为,“右文说”即是讨论形声字声符有义的理论。从沈兼......
沈兼士重视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右文观点。他明确了"声符"与"右文"的区别与联系,突破了前人"右文"研究中的局限,扩......
“义同抉读”是沈兼士文字学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运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异读的原因。本文着重介绍沈兼士关于“义同抉读”......
沈兼士(1887-1947)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在清末民初传统小学向现代科学的语言文字学过渡的新时期,他继承传统小学和章太......
顾随与沈兼士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本文挖掘、综合现存有限的诗、文、书信等材料,将两人之间少为人知的交往情况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第一个三十年(1919—1949)中,沈兼士以历史发展观为指导,从汉字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借鉴西方文字起源理论,......
沈兼士(1887-1947年),名坚士,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汉阴......
期刊
【正】 杨遇夫(树达)于五十年代初撰《积微翁回忆录》。书无凡例,我只知它是以原始日记为底本,再加以增删润色而成。回忆录中有一......
沈兼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在传统的语言文字学领域中建树颇多,尤其是为“语根字族”之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沈......
【王煦华先生的按语】这里所登载的,是顾颉刚先生从未发表的遗稿。顾颉刚先生编的《尚书》讲义有四种:一是在厦门大学时编的;二是......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追索收回大批文物,即便在太平盛世,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王世襄即为国家......
该文从政治和学术的角度探讨容庚先生《金文编》各版序言不断更换的原因 ;而自序内容 60年来没有改变过 ,这与容庚先生自抗战以后 ......
随着清朝末年的政权更迭,明清两代大量珍贵档案被遗留下来,这些档案被北洋政府以财政困窘为由卖给了北京西单同懋增纸店,之后罗振......
<正>引言重构周作人"落水"事件,首先需要区分动机及其言动产生的社会效应。动机与效果的反差,正好构成一个兼顾内外的视角。追究动......
本文介绍了沈兼士文字起源于语言和绘画的二元说,评析了后起文字学家对沈说的批评,论述了沈说的科学性及其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的地位......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成立,清逊帝溥仪在不废帝号、暂居宫内、年领四百万两经费等优待条件下,宣布退位。当时优待条件之一是溥仪仍......
<正> 陈垣先生,字援庵,是我在辅仁大学念书时拜识的老师,我知道他是故宫博物院理事兼图书馆长。1946年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时,他只......
<正>沈兼士(1887~1947),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明清档案专家、教育家,浙江吴兴县人。1905年,沈兼士与胞兄沈尹默自费赴日留学,毕业于日......
<正> 汉字改革是一个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依据的文化革命工作。汉字改革的理论研究工作,实际上是“汉语书写形式学”——汉字科学......
《廣新方言》是沈兼士语言文字學尤其是方言學成就的重要學術著作。由於沈兼士早年的事迹罕爲人知,平生以字行,本名反而被人遗忘;......
汉字构形学是汉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是随着汉字学研究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学科。虽然这个学科刚刚建立,但其基本的理论构想早在二十......
在华北沦陷区,曾经存在一个叫做"华北文化教育协会"(简称"华文协")的地下抗日组织,在北平、天津、太原、济南、开封等地均有其影子......
沈兼士其人:名坚士,浙江湖州人。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19......
【正】 一九八六年八月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编印的《文教资料》第四期,刊载了一组《关于周作人的一些史料》,强调周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