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花脸相关论文
<正> “带高梁花味的艺术家”,这是解放初期石家庄市一些老一辈戏剧专家对当地的丝弦名老艺人刘魁显的高度评价。刘魁显先生原名秋......
<正>引子5岁那年,我第一次登上了舞台——是在北京大栅栏内的三庆戏园,我上台演了《四郎探母》中的杨宗保。16岁那年,"倒仓"之后的......
眼前这位男孩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国字脸,人高马大,十足的将相范儿,然而一开口,却暴露了他90后的年轻特质,略微调皮的言谈举止间,还是......
在中国京剧界,只要提起早期京剧老生的杰出代表谭鑫培、孙菊仙等人,人们无不赞羡有加,而与他们戏功不相上下、且有“长庚再世”之......
从小我就看过袁世海先生演的很多戏,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逐渐深化,每当忆起他那丰富多彩的舞台形象、人物各异的众......
前些时,有位女作家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的同事基本都不怎么看戏了,他们叹道,‘某某某也叫大师,京剧真的是完了。’”这种叹息让人......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
老字号,数百年,造福百姓四海传。 硝烟、国耻、金匾。 丹心、热血、诗篇。 同修仁德救苦救难,炎黄子孙宁折不弯。 一個国......
【正】在漫长的戏剧理论史上,有一个时间段是值得注意的,这就是1910-1911年。1910年,俄国大导演梅耶荷德编制了一个叫做"演员的角......
“很有意思!”这话成了他的口头禅,看什么都充满了趣味。 初见尚长荣,印象最深的是他那一副好嗓子,雄浑、高亢、透亮,一点儿不像个古......
彩塑京剧脸谱的有心人 京剧脸谱,在北京,不知道,没见过的人少之又少。这有赖于京剧的国粹品质与地位。京剧诞生于北京,在京城扎根已......
袁少海,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一代净行名家袁世海之长子,自幼受家庭熏陶,10岁入北京戏曲学校学习架子花脸。今年68岁的袁少......
"千斤话白四两唱"是前辈艺术家由于意识到当时的京剧舞台已经有重唱轻念的趋势提出的一句带有警世性的谚诀.由于念白是京剧塑造人......
<正> 做功咱們所演的戏,每出都有准规、准譜,脚色在台上的举手投足,要受到程式化身段的約束。演員只有通过勤修苦练,把每出戏的大......
<正>一个流派的创始人必有自己的代表剧目,艺术理念、艺术呈现无不体现在其代表剧目中。袁世海在继承郝(寿臣)派的基础上拓展戏路,......
<正> 我以“看龄”七十年的资历,斗胆断言,在我所见过的各个剧种的男女演员中,论身段之美,以京剧武二花演员刘奎官为首。这决非故......
本文通过对架子花脸大师袁世海先生艺术生涯及《袁世海自述》一书编辑过程的回顾,论述了个人回忆录这种个人信史小历史对于家国大......
<正>行当起源于宋元时期的杂剧,指传统戏曲表演专业的分工类别,一般来说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一、生行:戏里的男性人物,根据年......
时间:明末地点:京城内人物:张静修(扇子生)首辅长子,成熟稳重,颇有才能。张嗣修(翎子生)首辅次子,性格乖张,喜好军伍。高云舒(花衫......
"千斤话白四两唱"是前辈艺术家由于意识到当时的京剧舞台已经有重唱轻念的趋势提出的一句带有警世性的谚诀。由于念白是京剧塑造人......
<正>荀慧生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辛安驿》原系梆子传统戏,当时故事情节比较简洁:赵美蓉为主人,赵雁蓉原来叫罗雁,为仆人。从主仆"落......
<正> 一、曹操为什么被抹成白脸 有人对京剧舞台上的曹操被抹成白脸提出异议,认为他是个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人抹成白脸是......
<正> 京剧改革是内容问题也是形式问题。现在要谈的是在形式问题方面,京剧表演艺术的改革究竟要从哪里出发的问题。一般说来,京剧......
<正> 郝寿臣先生是京剧花脸行中博采众长、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何桂山、金秀山、黄润甫、刘鸿声等前辈花脸演员的基础上,......
裘门后裔任秀丽裘盛戎,原名裘镇芳,北京人,祖籍浙江绍兴,生于1915年农历7月15H,卒于1971年10月5日,近代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裘派艺术创始人。裘盛戎幼年......
<正>(接上期)下部队体验生活1963年之后,国民经济有所好转,毛主席提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号召。那时我们......
架子花脸属于京剧中净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架子花脸的表演侧重于"唱"、"念"、"做"、"打",而且上述四种戏曲手法不应该有侧重,而应该在架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