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洛相关论文
清代的皇子、皇女,其称谓常不称名字,而以其排行称呼,文献上称之为齿序,如称为皇几子、几阿哥,尤其是皇女,入关后根本不称名,只称......
《暨阳答问》由清代阳湖派李兆洛的弟子蒋彤撰录,内容涵盖四部,涉及历算、天文、文学诸领域,是清代书院答问的代表之作。该书有繁......
《骈体文钞》是清代著名骈文选本,编选者李兆洛针对具体文章发表评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文章评语。本文联系李兆洛反对古文独尊,主张融......
暨阳书院设于江苏江阴,著名学者卢文弨和李兆洛曾先后担任院长,他们对暨阳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暨阳书院因他们而名声大振。......
清代骈文的中兴,既表现于骈文名家辈出,也表现于骈文理论的极盛。从骈文创作需要出发,骈文理论在清中叶及后期涌现出诸多为骈文正名、......
嘉道时期常州学派著名学者李兆洛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和广泛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他积极倡导经世致用,并且身体力行,在舆地方面卓有......
李兆洛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学者,又是一位文献家。嘉庆十三年至十九年,李兆洛任安徽凤台知县。为政之暇,考兆洛积极从事文献活动,纂修《凤......
李兆洛的《骈体文钞》以其所选作品来证明骈散同源,以宣扬其骈散合一的思想;而王先谦的《骈文类纂》的选文标准则是注重雅诗,反对深艳......
李兆洛是清代中期著名的学者,一生致力于"通"学研究,主张经世致用。他在安徽凤台任知县期间,坚持治世求效的原则,在县治管理方面取得......
武进李兆洛出生寒门,而天资聪敏、刻苦过人,在学术与文学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就,在清代嘉道间为海内名儒,世所景仰。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
清代合河(今山西兴县)康氏在乾嘉时期以科第起家于寒微,成为“一门四进士”的显赫家族,并形成了重学兴教的族统。其中康绍镛一支于刻书......
李兆洛因"骈散同源"的通融之学为世人所熟知,这种通融观同样也渗透在李兆洛的公文理论中。李兆洛认为公文写作不应失去原有的神理而......
《骈体文钞》并非成书于一时一地,李兆洛历时十四年,遍涉常州、北京、广州、扬州四地,才最终完成编撰。其中李氏校《古文辞类纂》......
清代是我国舆地学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舆地学家,其中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有清初的顾炎武,乾嘉时期的戴震以及道咸时期的魏源等......
清代古文,骈文在乾嘉时期达到各擅胜场、并派争流之境。沿自前代的骈散畛域,在新的文学条件下,也出现了富有时代内容的消长之势。道光......
【正】1813清嘉庆十八年(癸酉)1岁是年生。按:杨沂孙原名瀚,字子舆,号咏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关于杨沂孙生年,《清史稿·......
在影响文人集群或文学流派形成的诸因素中,书院起到的人才背景与文学舞台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与桐城派凭借书院造就传人相映成趣,......
清代民间地图业的发展是值得人们称道的:从清初蔡方炳传统制图法绘制的《增订广舆图》,到胡林翼编制的《大清一统舆图》;从李兆洛......
"骈散合一"理论是清代骈、散之争的产物,在乾、嘉文坛中颇具影响.而在众多"骈散合一"论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兆洛.正是他,明......
李兆洛的“骈散合一”思想,就是在骈散同源的基础上,从“宗两汉”、“相杂而迭用”、骈散兼作三方面来调和骈散对立的思想。针对当时......
李兆洛享有通儒之称,既是阳湖派的代表,也是常州骈文派的柱石,又是道咸经世学风的倡导者。李兆洛在文学理论与批评方面最重要的贡......
徐霞客先生逝世后的第五年 ,清顺治二年乙酉 (16 4 5年 ) ,江阴徐氏遭罹空前的劫难。在这场劫难中 ,徐霞客长子徐屺、侄子徐亮工等......
【正】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仁宗嘉庆十三年(一八○八),开全唐文馆,严可均因为身在草野,不能入馆参加编纂工作,于是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