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腮扁叶蜂相关论文
森林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密度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共同决定。当森林病原物和害虫受到上述因素严重干扰时,则会出现由于相关调控......
昆嵛山天然赤松(Pinus densiflora)次生林是全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赤松林天然分布中心,是我们可贵的“胶东植物王国”,而昆嵛山腮扁......
[目的]通过构建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立地因子评价体系,定量评估赤松宜林地潜在遭受昆嵛山腮扁叶蜂危害程度的等级,进而避免......
昆嵛山腮扁叶蜂1983年首次发现于烟台市昆嵛山林场,在烟台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越夏越冬,主要危害红松、赤松等,严重影......
为保证昆嵛山重要旅游景区赤松、红松的正常生长,维护景区沿线景观,于2009年开展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特点的调查,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目的】明确昆嵛山腮扁叶蜂的发生与乔木层树种关联性质以及关联强度,为通过林分结构调整控制该食叶害虫提供参考。【方法】在昆......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40块永久性样地,以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代表为害程度,比较不同样地赤松2006—2008年的平均胸径生......
元胞自动机CA(Cellular Automaton)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弥补了GIS在时空分析和时空演化方面的不足,为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
[目的] 通过研究温度、降水量、温湿度系数与昆嵛山腮扁叶蜂种群动态变化的关系,探索气象因子对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的影响。[方法]......
植食性昆虫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研究的核心问题,其种群发生机制是森林保护学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有......
昆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他生物及非生物等外界因素干扰下,或者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或紊乱时,由于相关控制因子失......
天然林中昆虫与其他生物的互作影响始终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研究的热点,也是寻求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理论的重要基础。在研究过......
[目的]为通过构建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Pest based index,PBI)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出与林分因子共同作用后,立地因子对赤松纯林中......
【目的】明确天然赤松次生林中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森林空间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利用空间结构指标调控森林害虫的生态控制......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所设立的40块永久性样地,比较了群落自然演替13 a的林内灌草多样性指数、物种周转率以及食叶害虫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