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身份相关论文
加拿大少数族裔对融入加拿大主体社会、与其他族群进行平等的交流、建构本族裔的主体性有着强烈的渴望,并在文学作品中将之强烈地......
尽管李清照(1084-1156)和伊丽莎白·巴莱特·白朗宁(1806-1861)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她们却在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上有......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反映“边缘文化”的美国华裔文学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发表了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后工业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物质生活到意识形态,从物态文明到精神领域莫不......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变以及纯文学意义上散文概念的出现,使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由以往的多重社会身份向文学层面转变,这种特点在现......
近年来,比较文学的“危机说”热闹非常,“困惑”、“焦虑”不绝于耳;批评嘲讽日渐增多。浮躁、盲目的谬见,幼稚、肤浅的言说,也常常拼凑......
在以经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诗经》被尊奉为人伦教化的神圣经典,与文学总集分途著录,形成了浓厚的尊经意识和文学总集......
巴人50年代的文艺批评对我国的文艺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学语境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现实出发点,现实......
<正>曾经长时间消失于文学史的现代著名作家无名氏(卜乃夫)自从神秘的景况浮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地表后,对其文学身份的界定就提上......
以往对韩寒的研究已形成三条线索:一是韩寒的文学,如语言、人物、主题、手法等方面;一是与韩寒有关的事件,如“方韩大战”、“韩寒告......
本文以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的关系问题为分析对象,重点考察日据台湾社会的基本特质及殖民地政治、文化对被殖民者精神的压......
文学以艺术创作为基础,充分融合时代背景,理性的展现不同时期不同思想观念下人物心中的社会本貌。作为多民族共融的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的中国文学,总处在焦虑和浮躁之中。这种焦虑和浮躁先是来自对文学的过分关注:人们赋予了文学以“启迪民智”、“救亡图存”......
在认识夏烈以前,传说中他(她?)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一个马列老太,这让我觉得这个“烈”字和马列老太身份相符。那时候我作为隅居诸暨的一......
一直以来,韩寒吸引大众眼球的除了他的文学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来自他自身的东西。以往对韩寒的研究已形成三条线索:一是韩寒的文学,......
尽管李清照(1084 - 1156)和伊丽莎白·巴莱特·白朗宁(1806-1861)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她们却在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
<正>鲁迅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这是哪怕带有某种偏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而文学家当然具有文学身份,这更是不言而......
手机短信的文学机缘来自"第五媒体"的文化语境和技术支持,数字传媒的市场推力规制了手机文学的三重身份。短信写作需要发挥文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