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群体相关论文
抗战时期,代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桂系、其他民主党派等不同政治集团的传媒,围绕全民族抗战的时代主题,在广西进行了纷繁复杂的互动......
世界报系,指民国时期由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的报业集团。从1924年《世界晚报》的诞生到1949年复刊后的《世界日报》被接收,世界报系前......
维新运动时期,湖南由“铁门之城”变为“全国最富有朝气的一省”。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唐才常、谭嗣同、刘善涵、熊希龄等跳出科举旧......
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严重冲击,在地域意义上将中国分割成国统区、沦陷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其中......
1931至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赣南、闽西建立了政权。随着中央苏区政治格局不断完善,新闻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党报......
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视马列主义的翻译和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
从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的时间里,历史发展进程极为迅猛。帝国主义列强退出中国、国民党......
1898年8月,围绕《时务报》的“汪梁之争”以报纸奉旨改为官办告终,《时务报》由此而止,汪康年于8月17日另名续办《昌言报》,接续《时务......
自从第一份常熟报刊——《女子世界》,1904年创刊以来,截止到抗战前常熟报刊共发行200余种,在当时的文化江南,可谓是首屈一指。以业缘......
《新华日报》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大批量出版印刷的报纸。本文主要针对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的出......
在清末民初的国民外交运动中,新闻界不仅充任民众的耳目喉舌,表达其外交意愿,而且以国民代表自居,监督政府,向导民众,时常扮演领导......
清末民初,报纸媒介开始在中国大量兴起。报纸媒介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为近代公共领域的构建奠定了公共交往和公共舆论的基本空间。......
<正> 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上“另起炉灶”,一批过去转战南北的老干部被调入驻外使节队伍,于是有了“将军大使”、“八路大使”的说......
经过考察南方局报人群体的兴起、发展的历史轨迹,发现南方局报人群体的兴起,有赖恽逸群、胡愈之等人的革命自觉与努力;而其发展,则......
<正>一九一八到一九一九年之交的冬季,韦伯对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就志业问题做辅导,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在演......
1933年中国报人群体确立每年9月1日为记者节。"九一"记者节,从民间报人自发庆祝到国民政府确认其为"国定记者节",彰显了民国报人群......
潘达微(1881-1929)名允忠,字心薇,号达微,别署景吾、大觉等,广东番禺(今天河区)人。早年随吴英萼学画,为同盟会会员和辛亥元老,为......
从1945年8月抗战胜利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并不长,但历史发展进程却极为迅猛。国民党统治由盛而衰,中共力量全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9月国共两党公开宣布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便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是抗战......
1935至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政权,新闻事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期间陕甘宁边区共出版报刊70余种,通讯社事业......
笔者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以"知识人社会"为考察框架,对20世纪20、30年代职业报人的公共交往作一番梳理。本文以史量才时期的《申报......
中国近代报业肇始于外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报刊。第一代报人大都由传统士人转变而来,至戊戌前后,早期报人"末路文人"的形象才有......
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大量报刊的出现,在伦敦形成了从事这一行业的报人群体。早期报人群体生活困顿,被称为"格拉布街文人"。18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