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先相关论文
摘要:上博简《恒先》描绘了从宇宙生成到人间秩序建立的图景。篇首的“亘先”当读作“极先”,而非“恒先”,“极先”指时间的始端。“......
蒋天枢先生在1979年为《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所写的“题识”中说:“余欲纂‘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已数年,悠忽蹉跎,今乃得从事辑录,距先......
摘要:《恒先》篇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三册中的一篇,属道家文献。许多学者深研此文,会通大义,并深入阐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之......
《恒先》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一篇,1994年入藏上海博物馆。该文是《淮南子》之前讨论宇宙问题的重要文献。本文主要依据李......
楚简《恒先》是一篇先秦道家佚文,它的发现对研究先秦哲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论述宇宙生成有以下特点:①首次明确提出"气是自生"......
在新出楚简<恒先>的研究中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学界目前对"恒先"有两种解释:终极的先,还是道的别名.笔者赞同把"恒先"理解为终极、......
新出楚简<恒先>以"恒先"为"道",讨论了"道"、"恒"、"恒先"的先在性、超越性、终极性,及其与"域"、"恒气"、"有"、"始"的关系.道之......
《恒先》构建了一个以“恒”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恒”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体,而且是人类世界的形而上根据。从本体论角度来看,“恒......
上博筒《恒先》自2003年12月面世以来,其蕴涵的丰富的文学思想还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恒先》在文学发生论上的价值在于:一是......
(1)浑天说在理论上由宇宙结构论和宇宙生成论两个部分组成,二者不可偏废。张衡的《浑天仪注》和《灵宪》即是由此两部分构成的。在......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作为一部出土文献,其内容与传世道家著作既相关又不同,学术价值极高,短时间内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
"恒先"并非一个独立的哲学概念,在"恒先无有"这一命题中,"恒"才是表示永恒、恒常、惟一、绝对等终极意义的最高哲学概念,相当于《......
"或"在楚竹书《恒先》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宇宙生化论概念,它居于"恒"之后、"气"之前。这个疑难概念在竹简中作不定代词用,是"或物"......
<正> 谢利恒(1880—1950年),名观,晚号澄斋,武进罗墅湾人。幼承家学,研习医学经典。及长,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致力于史志、舆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