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淦相关论文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某些国产历史帝王剧竟似乎陷于无序状态,什么戏说、歪说……像雨后春笋般充塞荧屏,其粗制滥造,错误频出,不忍卒......
孙嘉淦(1683年-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谏而出名。他在乾隆帝即位之初上......
沪苏两市,自古一体。明代以前,苏州即为江南重要的行政中心。著名学者李伯重先生认为:"明清苏州的城市是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
直隶总督孙嘉淦从保漕保运出发,整体规划,全盘经营,明确责任,采取"放水散行"的方法应对永定河盛涨和洪流,防止泥沙淤抬东西两淀,以保......
孙嘉淦在雍乾之际主持国子监事务,试图以明经、治事两种课程来培养人才,并提高贡监生素质,一度造成了国子监的繁荣局面。由于统治者仍......
清人孙嘉淦在《南华通》中秉持"惟无乃能大"、惟大乃能逍遥的宗旨,多方引用儒家经典与新儒家学说,通过"小者困苦,大者逍遥"的两相对比,......
【正】 《江阴夏氏宗谱》、光绪《江阴县志》、《江上诗钞》等皆载夏敬渠“所交尽[或‘必’]贤豪”。究竟“贤豪”为谁?与夏氏之交......
<正>一、一人治天下雍正登基时已经四十三岁,与所有新皇初登大位的年纪相比并不算年轻,但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成熟优势。朝鲜使臣于......
进士出身的孙嘉淦,历经康、雍、乾三朝,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是清朝前期较有影响的政治家,深受"经世致用"思潮的......
孙嘉淦(1683-1753),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2),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进士出身,曾任左都御史、学政、地方总督等官职。孙嘉淦作为历......
<正> 孙嘉淦是清代雍、乾之际的著名官员之一。他代表着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庞大官僚群中的典型化官僚。这种典型化官僚既是清代封......
<正> 清代,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产和消费是粮食问题的互为相关的两个方面。对......
浅议清代乾隆年间的禁酒政策陈连营在中国历史上,禁酒和发明酒几乎是一样的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大禹王时期就曾因人们嗜酒而下......
<正> 向被封建士人称道为“盛世、郅治”的清乾隆朝,在其末年却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五省白莲教大起义,清王朝由此开始自盛转衰。这一......
<正>一些史著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称为"康雍乾盛世",或曰"康乾盛世";也有单独将乾隆朝颂为"乾隆盛世",或曰"康乾盛世"的鼎盛时......
清代名臣山西人孙嘉淦秉公执法,直言敢谏,不畏权贵,关心民生,操守清廉,赢得民众爱戴,全面评述孙嘉淦的言行、政绩,可窥见乾隆初年......
【正】 有清一代,在广西籍的历史人物中,谢济世可算是有点名气的人,这不是因为他官高爵显、才华盖世,而是因为他具有一些在当时的......
<正>1725年,乾隆皇帝登基。此时距满洲入关已近百年,康、雍盛世也逾半个世纪。正是承平日久,国泰民安,年仅24岁的弘历,雄心勃勃,意......
孙嘉淦(1683-1753年),清代太原府兴县(今山西兴县)人,字锡公,又字懿斋,别号静轩。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任学政、盐务、河工等......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儒家向来推崇的行为规范,意思是说:能得到任用,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不得任用,就退而归隐。但是,对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