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槐秋相关论文
阳翰笙(1902~1993),复姓欧阳,名本义,1924年秋入上海大学更名欧阳继修,1933年取笔名阳翰笙,四川宜宾市高县罗场人。 15岁的阳翰笙走出家......
本文通过朱双云的个人著述及《戏杂志》、《申报》等戏剧史料,概述了朱双云的生平经历,并较为详细、完整地梳理了他从事戏曲事业的......
话剧是舶来品,来自欧洲,而天津则是早年中国的话剧之乡,南开中学更是北方话剧的摇篮。早在20世纪初期,也就是1909年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
唐槐秋很早就参与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建设,参演的影片有十几部,在电影表演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塑造了老校长、孔夫子等著名的人物形......
【正】我认识舒绣文同志,是在1936年上海的初春。那是一个细雨蒙蒙、寒冷的下午,我看完了木刻版画展览走回辣斐德路颖村。刚进弄堂......
看过多次大剧场和小剧场演出的《雷雨》,然而,2014年12月5日去天津时,在曹禺故居的曹禺剧场看由民营剧团演出的《雷雨》,却是我心......
<正> 回顾我国话剧运动,我们是不会忘记中国旅行剧团及其领导人唐槐秋同志的。在旧中国,“中旅”为话剧界所熟知,深受广大观众的欢......
<正> 在1933年到1947年之间,有一个话剧团体名叫中国旅行剧团。创办人是唐槐秋先生。我不知道今天的青年戏剧工作者还有多少人听说......
<正> 十一月二十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北京为中国旅行剧团成立五十周年和著名戏剧家唐槐秋同志逝世三十周年举行了纪念会。曾在中旅......
唐槐秋身兼中国旅行剧团的老板、演员和导演,在舞台上寻找到戏剧艺术和大众喜好、艺术与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市民社会的审美趣味。通......
唐槐秋创办的中国旅行剧团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自觉地",以实现现代戏剧"职业化"为目标,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话剧舞台产生巨大影......
《中国电影发展史》根据田汉的回忆文章——《影事追怀录》中所述,便认定《到民间去》影片"断断续续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还没有最......
<正>茅盾的一句"当年海上惊雷雨"足以形容《雷雨》问世时的那股气势,是大家熟知的。而上海报纸似乎随便说说的"东也雷雨,西也雷雨"......
现在一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话剧史”都认为,“春柳社”是中国第一个新剧创作、演出的团体。学界一般均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