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相关论文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白居易辞去刑部侍郎的职务。作为刑部的最高长官(因为刑部尚书在当时不过是政府赏赐给退休官员的虚衔),他离......
李元阳,白族,字仁甫,号中溪,大理城内人。在明代,李元阳是云南最有影响的人物,曾受到当时诸多大家如罗洪先、王畿、唐顺之、杨升庵等的推......
唐代著名篆书大家李阳冰,于乾元年间任缙云县令时,在缙云留下了一些书法作品,保存至今的尚有“城隍庙碑”、“倪翁洞”、“黄帝祠......
唐代山水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吏隐,这正是从称引谢(胱)作为宣城太守角色的诗歌中得以体现的.人们称引谢守,不是特指为官,而......
宋代诗书画艺术非常繁荣,出现了许多诗书画都兼通的诗人,黄庭坚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其创作题画诗九十余首,而其中的山水题画诗占了......
澄清两个问题:第一,郑钦此人,当作“郑敬”。宋人赵次公为杜诗作注时。由于避宋讳——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父名敬,遂改“敬”为“钦”。后......
白居易贬官江州后对人生采取'放达'态度,回避现实矛盾;诗歌创作以吟咏性情为主,主要表现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其人其文,成为......
县居诗和郡斋诗是姚合诗歌创作最具特色的诗歌,它们展现了姚合人生和诗歌历程的发展轨迹。通过姚合人生阶段的这两个点,我们可以发......
宋代吏隐文化的繁荣是我国士人人生方式与态度发生重要转变的必然结果,是唐宋文化转型后士大夫主体关于"人之存在"的重新思考与深度......
郡斋诗是以出任郡县的官吏为创作主体,在郡斋县衙等官舍所创作的诗歌。《贵州图经新志》所录存明代贵州郡斋诗,可根据诗的思想内容......
政局的变幻和党争的加剧,导致中唐后期文人对政治的避离以及对“壶天”境界的追求。以自居易为代表,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以诗酒唱和、园......
宋代诗书画艺术非常繁荣,出现了许多诗书画都兼通的诗人,黄庭坚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其创作题画诗九十余首,山水画类的题诗就占了......
宋代士人面临严重的信仰危机,迫切要求重建价值体系,重构理想人格。在这一重构进程中,宋初隐逸诗人群体率先进行了排除功利、融通......
“吏隐”向来是作为归隐的过渡阶段 ,历来吟咏吏隐者莫不以归隐为终结理想。姚合的贡献在于将这过渡阶段作了放大 ,他的名作《武功......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
自先秦士人阶层出现以来,隐逸作为士人逃避现实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应世方式,始终与政治仕宦密切相关。经过秦汉小隐和晋唐大隐、中隐......
提到吏隐诗人,就不能不提及韦应物,作为中唐典型的吏隐诗人,韦应物使吏隐生活成为一种可能。分析韦应物的吏隐生活及仕隐矛盾心态,......
中隐是中国传统隐逸观念的重大转折,是大、小隐之间的折衷与调和,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道统与政统的矛盾纠葛在中唐社会政......
从隐逸的角度分析白居易后期思想转变和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白居易后期的思想大致经历了朝隐、吏隐、中隐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反映......
王昶是清代乾隆时期活跃于政界、文坛的一位著名学者,官至刑部侍郎,但却对禅学一直保持着极浓的兴趣。归根结底,这是由其人生价值......
陈铁民《也谈王维与唐人之“亦官亦隐”》一文,无论是谈王维的“亦官亦隐”抑或唐人的“亦官亦隐”,都与历史真实不太相符合。无论......
宋代的隐逸文化丰富多彩,各种隐逸文化类型至此而趋于完备。但宋代士大夫文人最崇尚的隐逸形态是居官而犹如隐的“吏隐”,并因此而......
曾几(1084-1166),字吉甫(一作吉父)。先祖为赣州人,徙居河南之河南县(今洛阳)。他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官场上度过,但他为人正直,为官清......
有人认为,对生命的价值思考,在哈姆雷特是“活着还是死去”,在中国士大夫则是“入世”还是“出世”。唐以前的士大夫确实一直处于此二......
唐诗中吏隐主题相沿不衰:初盛唐吏隐一方面表现为标榜吏隐两兼的颂美之辞,另一方面则是中下层士人感于职卑位贱的归隐之思;中唐吏......
“吏隐”是中唐士人重要的生存方式,包括“兼吏隐”和“隐于吏中”两种具体的心态。白居易出刺杭州、苏州时持“吏隐”心态,他的思想......
“吏隐”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之间蔚然成风。宋代士人“吏隐”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端:第一,“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以......
元和十年的江州之贬是白居易发现吏隐价值的契机,他在嗣后任职忠、杭、苏等州的过程中则自觉地践行吏隐的生活方式。在其作为地方......
在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中 ,韦应物的吏隐心态最为复杂 ,儒道禅的合力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思想基础。儒家的积极进取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宋人的吏隐一方面服膺白居易的中隐模式而淡化出处之迹;另一方面,又以酒隐的精神超越作为价值内核,以道自任而挺立主体精神,既能恪守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