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后期相关论文
晚第四纪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剧烈,大规模的海侵–海退过程在中国东部海岸带–陆架区形成了以海相与陆相交替出现为特征的沉积地层......
本文根据渤海及其沿岸地区地层、地貌、新构造等方面资料,论述了全新世时期渤海海陆变迁历史,分析了变迁原因;根据气候和海陆升降......
根据微体化石、粒度、孢粉、粘土矿物和碳酸钙含量等多项分析资料,以及古地磁、14C和ESR等项测年资料,划分出7个海相地层,它们是:中更新世中、......
记述了舟山海域发现的120余件哺乳动物化石并对其中4件带有人工痕迹的鹿角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合台湾澎湖海沟、福建东山等海域的发......
长江三角洲江都-镇江(大港)河段冰后期地层层序可分为早期海侵层序和中、晚期海退层序。早期海侵层序主要包括下部冰消期近源辫状河......
我国是一个黄土分布极为辽阔的国家。我国北部广大地区的黄土,吸引着许多科学工作者的注意。自上世纪下半叶始,近百年来,国内外的......
冰后期最大海侵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一巨大河口湾,研究古长江河口湾及其周围海域的潮波特性,并与现今长江口的进行对比,有助于深入......
对洛川黄土中的固定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黄土古土壤层中,固定铵态氮含量在130-1之间变化。黄土中的固定铵态氮......
通过统计南海100 m以下深水区的136个沉积柱状样的分析数据,对南海末次冰期以来的堆积速率进行了统计.计算出MIS(marine isotope st......
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是唯一的中国大陆沿岸现代珊瑚礁.本文报道了对雷州半岛西南端灯楼角地区的珊瑚礁的观察结果.本区地处琼......
南极冰盖物质平衡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西南极洲表现出两种变化模式,西部在增厚,而北面在更快地减薄。西南极冰盖总体可能正在减薄,......
本文通过地质、地貌和古水文调查资料的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冰后期海面上升对长江中下游河床泥沙加积、水位变化,......
20000-15000a.B.P.间气个性候最冷,生长喜冷的针叶林和干旱草原植被。在14780±700a.B.P.出现了最低海面(-154m);15000-13500a.B.P.,......
依据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区典型钻孔CSJA6孔中冰后期孢粉分布情况,结合有孔虫分析以及6个样品的AMS^14C年龄,自下而上初步建立了冰后期3......
通过对胶州湾青岛近海沉积物微古化石及浅层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运用层序地层概念,确定了层序界面的划分方法。初次海泛面之下为河流......
南黄海北部泥质沉积区3个柱状样的沉积学研究表明,冰后期海侵沉积序列包括底部的粗粒沉积层即海侵滞留沉积(贝壳碎片层或富含贝壳......
从珠江三角洲283个钻孔资料中识别出了冰后期海侵旋回底界面,从269个钻孔中识别出了最大海侵面,记录了它们的埋深值,并由此计算了冰后......
根据对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东南部边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的米浪沟湾剖面岩石地层划分并结合年代测试结果,提出了如下一些看法:......
长江三角洲地区沉积体的形成与演化与海平面变化、流域物源供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化的研究对于阐明沉积物在水......
<正> 大理冰期是H.V.Wissmann在1936年根据云南点苍山一带的冰蚀地形创名的。他认为在中国东部除台湾北部高山地区有大理冰期分布......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长江与黄河对冰后期的苏北滨海平原发育与苏北南黄海潮成砂体的形成影响巨大。冰后期早期长江物质影响大于......
晚第四纪气候演变有3个主要阶段:最后间冰期、大理冰期和冰后期。最后间冰期分3个暖期和2个冰期,最高温高于现在4℃。大理冰期分3......
冰后期的海侵,淹没了渤海地区;大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本文按照海相地层的分布,讨论了渤海南岸当时的海侵界线,......
依据对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钻孔和海门市钻孔、上海长兴岛钻孔地层岩心沉积特征的研究,讨论了冰后期以来长江三角洲河口地区的层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