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病相关论文
闻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诊法之一,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现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声音采集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不少应......
目的:通过《金匮要略》原文中有药后调摄内容的条文和方剂,检索《中华医典》后世医家著作的相关论述,分析《金匮要略》药后调摄的......
目的: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长期指导古今医家的临床实践,影响深远。本文研究仲景从脾胃论治五脏病的规律,探讨仲景在治疗疾病中......
目的:探讨庚年出生患者的先天运气禀赋与五脏病罹患规律的相关性.方法:对1 386例庚年出生患者出生日期的相关五运六气要素进行统计......
孔令诩老师系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嫡孙,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他继承了孔门医学学术精粹,并博采众长,曾侍诊御医张继有先生数......
五经隶属于五脏,是通灌五脏的经脉,是五脏功能的具体表现;"五经穴"是五指经络,是五经应用时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为五脏特定穴,通过"......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
目的:根据采集吉林省四平市2003年1月20日——2013年1月19日共10年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病历中五脏各系统疾病及同期四平市气象数据资......
目的:观察疾病状态人群面色光谱色度情况,为疾病状态五脏病评价提供可供依据。方法:采用日产柯尼卡美能达CM-2600D分光测色仪,观测......
《内经》对五脏疾病发病死亡规律有详细阐述,认为五脏病发病死亡大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规律与自然季节天日时辰节律、五运节律、......
小儿病因,外感无非六淫疫疠之邪,营卫不和;内伤不外饮食损伤,脾胃失调。宋代钱乙强调治疗小儿疾病以调理脾胃为主,明代万全提出了“小儿......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目的:通过对采集到的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人体出生、受孕时的运气禀赋对后天五脏病发病倾向的影响,探索依据先天运气禀赋建......
<正>"胸痹"这一病名始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历代医家对"胸痹"的解释多种多样,未有定论。汉代......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皆赖脾胃以养。因此即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张仲景秉承《内经》之旨,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五脏元真通......
目的:本研究基于五运六气理论,通过对吉林省临江地区2000年至2011年12年间八个重要节气点下六种气象因素与五脏病发病率之间的相关......
我国医学史上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其著作首次系统体现了儿科辨证施治法。本文从......
<正> 北宋著名儿科学家,钱乙,字仲阳,山东郓城人,专业儿科四十年,从民间到太乙丞,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医学理论,为后来的儿科发展奠......
<正> 五脏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枢纽,人身之精、气、血、津液皆归属五脏所收,五脏健壮,气血充沛,藏而不泻;五脏虚弱,气血流散,势必气......
金元医家李东垣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的理论,在其所著《脾胃论》......
通过对《内经》“五脏相通”、汉代张仲景“五脏病”论、金元时期刘完素“五运主病”,以及明清医家提出的“五脏旁通”、“五脏穿......
<正> 甲、五脏病辨证施治一、肝病辨证施治 (一)肝阴血虚的主症是: 1.望诊:面红颧赤,唇舌干红。 2.闻诊:呼吸气弱,语言无力。 3.问......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所言皆强......
运用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系统,采集以慢性肾功能衰竭、冠心病、慢性乙型肝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为代表的五脏病患者的面部信息,......
<正> 金匮首篇第十六条指出;“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按五版《金匾要略讲义》序号)。本条主要......
目的:在以往面诊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五脏病患者的面部图像进行数字化测量分析,以探讨五脏病患者的面型特征。方法:运用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