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道相关论文
海城析(音si)木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析木”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诸多典籍,而作为县名,最早见于《辽史》。“析”为何发si音?“......
辽代后族萧琳墓志出土后,曾有学者做过考释,本文从萧琳的卒年、萧琳家世及萧琳墓志涉及的辽代历史地理诸事,对萧琳墓志铭考释做一......
一、发掘经过与墓地位置1991年6月,辽宁省建平县青松岭乡丰山村附近的一处辽代墓地遭到盗墓者的盗掘破坏,急需抢救性清理发掘。遵......
由于《辽史》粗疏,而其本身文字量又小,资料不全,致其舛讹甚多,在我国古代“二十四史”中恐怕是最受指责的,为历来研究者所垢病。......
辽朝东京道民族众多,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为加强对该地的统治,契丹统治者在军事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独特的军事制度和极具......
【正】州县制度不仅是辽政权最早引入的中原制度,也是最有中原意味的制度。不只是"州"、"县"之名来自中原,并且,对州、县的管理方......
【正】 辽宋之间礼聘频繁,双方使节往还不绝。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宋真宗景德二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1005年),孙仪等至燕......
辽朝建国前后,在不断征讨四方的过程中,把周边民族或俘或徙,迁往契丹本土及其辽海广大地域上,措置州县,与契丹诸部杂居共处。辽朝......
契丹贵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7年称帝,公元916年建国,号契丹,至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以来,计218年.其疆域,<辽史·地理......
辽朝政权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契丹民族的传统生产方式又是游牧和狩猾。然而,自辽建国之后,在流亡和被俘掠到契丹辽地的......
<正>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对辽代城市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试图对此进行分析,希望有益于辽代城市研究的......
<正> 在契丹人所建的辽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京府州县,但契丹民族也因当时历史环境和本民族自身发展进程的需要,有所创造,于是出现了......
《辽史》粗疏,已为研究者所共识。而于《地理志》尤甚!在辽朝五京中,东京道问题更为严重,由于它地域辽阔,建置最多,情况复杂,因而......
<正> 这里所表述的辽代东北地区,主要指东京道的辖区内。其地望大致西界上京道东边,即以鸭子河(今嫩江下段)及其两端向南向北伸延......
<正>东北历史城市带有边疆城市的典型特征与自身的发展特色。近20年随着全国文物普查展开,学者对东北地区城市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
契丹崛起以后,据辽阳,灭渤海,控制了东北地区大部,并将其划为东京道。辽政权在沿用前代城市的同时,又在东京道新设置了一大批城市,......
<正> 渤海国建于公元698年,以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为中心,地有今吉林省大部、黑龙江和辽宁省部分地区、苏联沿海州南半部及朝鲜半岛北......
<正>我国二十四史,以《辽史》最为粗疏,而尤以《地理志》为甚。过去曾有些研究者,对其错漏进行过某些考证,使讹误得到纠正,但还有......
本文共分四章,主要研究了辽朝攻灭渤海后,渤海民族的迁徙、归属与辽政权对渤海移民的治理等问题,尤其详细地考察了辽代以渤海遗民设置......
【正】 吉林省珲春县境内有许多古城,在《珲春乡土志》中均有记述,但这些记述对古城的出土文物和时代都不清楚。为了搞清珲春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