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义书》相关论文
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哲学的开山鼻祖。他也是欧洲较早地吸收印度哲学并在欧洲哲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一......
徐梵澄(1909~2000年)是现代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1945年,他作为一位学者被中国政府派遣到印度圣蒂尼克坦的泰戈尔国际大学讲学......
<正> 一、印度古代社会 印度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种半奴隶和全封建式的种姓划分制,或简称“种姓制”。种姓,用我们的话说,就是......
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孕育出了两朵并蒂青莲——印度教与佛教,不仅是其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世界文明的财富,《奥义书》作......
<正> 印度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产生于印度奴隶制确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对宗教怀疑的、与宗教神话相对立的朴素唯物主......
本文就苏轼《琴诗》一诗的佛教来源,在对前人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即:佛经中的诸多比喻,有不少已经在更早的印度教《......
佛教不仅将"音声"视为弘扬佛法、与大众沟通的最佳途径,更为重要的是视为自身修持的重要法门。《大日经疏》为唐一行撰密教经典注......
从《刀锋》主人公拉里对于无辜苦难的困惑出发,以作者毛姆和他所赋予拉里对宗教、哲学和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为研究对象,结合韦伯在......
《奥义书》是吠陀时期印度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本文对《奥义书》中所表现的创世说、轮回、因果以及因明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比较......
大乘佛教的晚期经典<楞伽经>与印度古代的哲学宝典<奥义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有一个一元论的超越的观念;强调心的作用;......
本文认为,《奥义书》的审美思维特征是原始象征性思维形式到直觉心灵感悟的过渡形式,这种思维特征决定了《奥义书》把美分为现象之美......
叔本华通过重新理解康德和柏拉图的哲学,批评其两个世界的划分而转向印度教的“梵我合一”,从而从基督教转向东方宗教和直觉主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