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准相关论文
五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本刊编辑部与文化部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座谈会,讨论电视剧的发展和电视剧艺术特性等......
元月8日,中国电视剧中心在京组织召开看片座谈会,请文艺界部分专家、学者和新闻界部分记者观看了由中国电视剧中心、兰州军区政治部电......
从1980年开始,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不断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做一些局部的规定,到1987年最终成立专门的......
中国视协评论委员会按照中国文联、中国视协的工作部署,积极组织业内专家,对有影响的优秀电视剧进行研讨,以期把握行业规律,为创作......
《长征大会师》是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重点剧目,在央视播出后收视可观,并获得了业界的普遍关注。近日,该剧的专家研讨会......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某些有深刻意义的细小动作、事物的细小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细微末节进行描绘。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
一.小题目,大内涵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诚然,现代人推崇大眼睛——明眸善睐。而作文则不然,从“眼睛是心灵......
在许多学生习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使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写的是人,却不是“鲜活”之人。......
陆爱唐,原名陆饴筵,字锡藩,号爱唐。1867年10月10日生于清朝广西梧州府管辖下的容县龙胆村,清末期间的国子监生,广东军医学堂毕业的优才......
写人的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同学们在阅读这......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李准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
《三星堆遗址保护规划》论证会2002年1月21日在北京宝利大厦举行。来自文物、考古、名城保护和建筑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宿白、黄景略......
1909年,南海东沙岛被日本人强占,激发了大清上下捍卫主权的热情。清政府不顾自身赢弱,毅然宣示主权,维护领土的完整。李准,也因缘际会成......
由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郑重宣告:“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
【老男人和小男孩的天壤之别】 新交的男友老李是个特别讲究的男人,我们相处两个月后,他邀请我的好友一起吃饭,算是进入我圈子的敲......
近日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两代唢呐匠人对于唢呐这门传统艺术的执着追求。一部《百鸟朝凤》让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坚守与呐喊......
1961年,电影《李双双》上映后,全国掀起了一股“李双双热”。如今昔日“李双双”的扮演者和人物原型,已分别是94岁和75岁的老人。姐妹......
在建国初1949年-1966年期间,国家的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励全民参与“大跃进”运动,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的......
1958年,作家李准以河南林县宋家庄大队妇女队长刘凤仙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李双双小传》。作品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上海海......
《早春》跃入眼帘,令人陡然耳目一新。朴素、自然、清新,不乏蕴藉而隽永的文字,瞬间撩拨起阅读的快感。纯美的人性,因为细腻的笔墨......
《新会县志续编》等多种地方史料记载:广东新会籍晚清爱国海军将领林国祥于清朝宣统元年(1908年)曾经指挥广东海军与广东水师提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原作家群”对黄河的文学书写与文化表达,是我们深入挖掘、阐释黄河文化价值所不可忽视的核心内容之......
暧暧的阳光铺满了整个屋子,85岁的李准先生拄着拐杖小心地挪动着脚步。自2007年10月摔伤后,行动更为不便,整个冬天他几乎足不出户。活......
【正】 一九二八年 一岁 五月十七日,生于河南省孟津县下屯村。祖上蒙族,原姓木华梨,后简为李。 家里的长辈多是小知识分子或农村......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因此,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
小学中年级的作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习作水平差异已经日益明显。结构完整、内容具体、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等目标能否达成,直接影响着......
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是农业合作化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引起广泛的影响。笔者将结舍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党的农村政策,从三方面解......
同名同姓现象,据说在中国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报载,一个天津市叫“张力”、“张健”、“张英”的分别有2000多人;沈阳市......
第一次知道谢晋的名字,已是陷入劳改农场的60年代“大饥荒”时期了。那时,看电影是“受教育”,是改造的补充手段。电影队来了,饥饿的犯......
李准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1985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旨在“重新评估我们这个民族的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力量”,探讨......
李准,以文学家和影视家的双重身份介入建国后的文坛,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尤其他在影视创作上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在......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直接影响丁玲、陈企霞的命运…… 在围绕李准小说的争论过程中,中共历史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针对高岗、饶漱......
李准是晚清著名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既镇压过革命起义,也率先支持广东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在广东任职期间曾率海......
电影《李双双》不仅表达了李准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隐忧,也表达了他对乡村理想化生活的憧憬。围绕着隐忧和憧憬两......
1911年1月6日(农历庚戌年腊月初六),广东水师提督李准迎来了新到任的两广总督张鸣岐。张鸣岐时年36岁,是清廷中的少壮派,作为封疆......
一上小学的时候,就曾听家父说,汪精卫做过我祖父的家庭教师.当然,那是我祖父的大哥李准把他请回家来的.汪精卫后来是汉奸.在成为汉......
李准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一条路》创作完成于1953年10月2日,初刊于当年11月20日的《河南日报》。虽然当时的李准还只是通讯员出身......
相比在“新时期”的同辈作家,李准的复出之路充满变数。从《大河奔流》的失败,到《黄河东流去》的获奖,李准虽然最终未能逃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