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像相关论文
一、引言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佛教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这期间,佛教作为一种独立的宗教已广泛地被中国社会所接受,并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446尊线刻佛造像,在蓟县盘山东麓古千像寺周围近百块山石上密藏千年,近日被天津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专家发现。 位于蓟县县城西......
在中国佛教造像中,弥勒佛的形象是变化较大的。它自交脚弥勒开始,中经“古佛”弥勒,再到布袋弥勒,完成了从异域佛像到本土佛像的......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信奉最为普遍的一尊佛。“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为慈悲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故以“慈”氏为始。弥勒......
贾思兴造弥勒像龛,又称“贾思兴百八十五人等造弥勒像龛”、“北魏弥勒造像龛”、“道晗造像碑”等,1976年3月河南荥阳大海寺遗址出......
坐落于汴梁城内北宋大内宫殿之前的唐宋名寺大相国寺,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久、见于历史文献较多的一座佛教寺院。从历代的史料......
佛教东传,其时久矣。 《后汉书》和梁代慧皎《高僧传》都曾记载,东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高六丈,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大臣傅毅认为明帝梦......
龙门石窟的魏字洞造像内容丰富 ,题材多样 ,雕刻精美。作者通过对它完工年代 ,孝昌年造像集中 ,众多优婆夷、比丘尼参与及南北壁主......
【正】 我们在四川岷江上游进行历史地震调查时,在茂汶羌族自治县北40公里的较场公社较场坝的点将台勘察唐代石刻造像和唐、宋、元......
1986年,榆林地区文管会征集到南朝刘宋时期鎏金铜佛像一尊,通高16. 3、宽7. 7厘米,重470克。高肉警,躯体清瘦,身着通肩衣、下束腰,......
西安碑林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分别收藏一通三尊式残造像,碑面下部残缺。主尊均施转法轮印,身披帔帛,为身着菩萨装的弥勒佛。两通残......
北朝时,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使人们对超现实的神力顶礼膜拜,把希望寄托在对观世音和弥勒佛的雕造、供奉和诵念其功德上。山东的北朝......
乐山大佛西距峨眉山35公里,坐落于四川省乐山市东郊,背依凌云山栖鸾峰,面对青衣江、大渡河、岷江汇合处。这座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弥勒......
大肚弥勒的形象为中国所创,深受民间喜爱。本文通过考察大肚弥勒像在明代的形象及其变化、其在寺院中的供奉位置、与其他造像组合......
<正>一河北出土的北朝隋唐石刻造像河北省历年出土的北朝隋唐时期石刻造像集中在河北中南部,以保定曲阳修德寺遗址、邢台南宫后底......
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造像,作为一项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发生在北魏现实生活中的民族史事提供了饶有价值的线索。本文就其所反......
弥勒是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朝早期河北地区常见的佛教造像题材之一。本文主要以造像题记为依据,结合佛教典籍内容,分析此时期河北地区......
<正>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播,最早传入汉地是经像并传。因僧人修道禅观,末法思想续佛慧命,建寺造像诸多功德,以及更为直观、简洁地......
敦煌壁画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艺术价值,二是历史价值。关于艺术价值,过去的研究者评论已多,众说纷纭,尚待进一步研究;关于历史价值......
传统社会对女性书家多不重视.女性书法作品向来极少,东晋卫夫人因授予王羲之笔法而著名.此后直到唐代,女性书家仅有武则天与房嶙之......
期刊
<正> 在中国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弥勒信仰曾一度盛行,并对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作为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的内容之一,可在婆罗门......
<正>药王山位于陕西省耀县县城东2.5公里处,俗称东山,山上有五峰,即瑞应、起云、升仙、显化和齐天五峰,顶平如台,又称五台山。《陕......
<正>1912年德国学者M. Wegner在德国的《东方学杂志》上发表了数篇有关弥勒图像的论文,开启了国外学者研究弥勒图像之新河。而大陆......
<正>碧落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8公里的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东边紧邻南牛线公路,从北朝历经数代,香火鼎盛,信徒云集,是享誉中......
<正>2006年4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邢台市及南宫市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南宫市东南29公里的后底阁遗址进行了考......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石刻造像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而且小型石刻造像较之石窟寺造像更具特有的质朴、世俗、自由的民间气息,......
<正>大理崇圣寺三塔是我国西南著名佛塔,三塔鼎足而立于苍山洱海之间,是云南古代的标志性建筑。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明代古城西北二......
<正>坚利寺位于西藏拉萨市林周县春堆乡鲁卡堆村(图一)。由于地处鲁卡堆村,且寺内主供弥勒佛像,也有人称其为"鲁卡堆强康"(意为鲁......
夹江千佛岩弥勒造像浅议千树德在四川使江城百五里青衣江畔的千佛岩摩崖造像中,现编号为135号龛的弥勒像长期以来一直都受到世人的关注......
<正>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建国,到534年分裂为东、西魏,历时仅一百五十年左右。这时正是印度的笈多王朝(320—600年左右)国力强盛、宗......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大规模扩建,寺内现仍保存有4座宋代殿阁。慈氏阁是其中之一,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阁......
<正> 佛教艺术中的三佛造像是一种古老的题材。玄奘著《大唐西域记》卷7云:婆罗(疒尼)斯国鹿野伽蓝西南有“过去三佛坐及经行遗迹......
<正> 近年来,山东省北部,黄河南、北岸的博兴、无棣等县境,相继出土了几批石、瓷、铜佛造像(包括造像碑),主要的三批是:1976年3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下文简称宾大博物馆)收藏有两尊未来佛弥勒像(见图六、七),以及一件原承托弥勒像的台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