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使节相关论文
朝鲜王朝向日本派遣的官方使节,一般称通信使,这些使节中不少人留下了关于使行活动的记载,一致被视作研究朝鲜半岛与日本关系史的......
单士厘是晚清著名外交家钱恂的夫人、新文化运动主将钱玄同的大嫂。早年,她曾以外交使节夫人的身份随夫游历欧亚各国,并将见闻写成......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六月的龙江,山青水秀;六月的哈尔滨,柳绿花红。广衰的黑土地敞开胸怀拥抱76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及外交使节;松花江翻卷浪花,喜迎祖国......
“外交使节”现在指的是外交人员,但“使节”的原始意义指的是物而不是人。古代国君派使者外出,为了让其方便证明自己的身份,需要给使......
在胡锦涛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1月14日,以“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为主题的第二届“蓝厅论坛”在外交部举行。外交部副部长......
“留学生”这个词是由古代日本创造的.远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
1904年,塞西尔·比顿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平凡的中产家庭。从幼年时期起,他就对周围的美尤其是女性所散发出来的美十分敏感。据说,这......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占国之一的中国,五千年来一直肩负着与世界沟通交流、传播古文明文化的历史使命.秦汉时期,张骞通使西域,开创了我......
9月 2 3~ 2 5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与商务部共同举办的“中非经贸合作前景研讨会”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召开。来自 2 0......
文化统战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传统的统战工作.近年来,我县委统战部整理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研究......
“清水同盟”成立的那天,到会的有15个部长级官员,10个国家的外交使节,联合国驻华机构。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会上演讲,开头的第一句就是:“......
外 交官三字可以称得上是国际政坛上的弄潮儿。体面、绅士、有腔调,作为一国脸面的外交使节,他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影响力。但在一......
作为晚清早期驻外使节,许景澄有着丰富的外交活动和独特的外交思想。以“帕米尔交涉”、“三国干涉还辽”这两起对外交涉事件为视角......
驻华使节商务联盟旨在通过各国驻华商务使节的外交商务资源与信息优势,全面开展和加强与中国各省市政府机构、商协会、中国国企和民......
2007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7月2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以“共建中国一东盟新增长极”为宗旨的本届论坛吸引了境内外众多人士与会。本届......
【正】 中国与日本,相隔一衣带水,友谊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代,日本已为中国所知;汉光武帝在位,两国即有了官方往来;隋朝炀帝时,公......
从民间大使升格为正式的外交使节——日本新任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走过了近40年的漫长道路。 6月15日,日本内阁宣布,任命现年71......
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通过外交使节、贸易经商等途径,文化和文明在各国之间交流传播,各种灿烂文明之间相互交织融合,纵然经......
刚走出国门的清朝人,没有什么见识,对于世界懵懂得紧,闹出笑话,在所难免。这样的笑话,刚刚来华的老外也一样会出。中国的东西,好些他们也......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元首就职时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国王登基则举行加冕典礼,有的国家元首就职还会举行盛大宴会、阅兵式、文艺晚会、体育......
2013年年初,美国《纽约时报》评选出全球最可去的46个旅游胜地,中国宁夏位居第20名,主要理由是源于贺兰山东麓能产出具有世界水平......
王爷载振出山随同晚清“新政”的推出,一批新贵粉墨登场,载振就是其中之一.载振能够跻身于新贵之列,仰仗他的父亲——庆亲王奕勖.......
为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郑观应理性地提出中国必须摈弃陈腐的天朝理念及宗藩体制 ,接受《国际公法》的基本准则 ,实行以国家地位平等......
<正>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一个辉煌壮丽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外交与外交制度的确立、发展以臻成熟和完善的历史阶段,不论在中......
在今年3月举行的第92届全国糖酒会上,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集团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展团一同亮相。作为中国风格葡萄酒典范的倡导......
<正>作为高级院校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教育用书,《地理科学专业导论》一书中共包含4个篇章的研究内容。第一篇主要讲述了对于地......
<正>30年,是西夏王的成长历史,也是宁夏葡萄酒的发展史,在相生相应中,西夏王将历史酿成了最醇香的葡萄酒古老的引黄灌区、北纬38度......
本文指出,国家管辖豁免原则的历史起源,主要有外交特权与豁免、外国君主的个人豁免以及一些国家中存在的国内主权豁免制度。外交使......
公元10—13世纪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各政权间交流和碰撞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各政权间聘使往来频繁,比较完备的外交制度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