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交涉相关论文
《说倭传》是一部记述甲午战争全过程的小说,全书三十三回,起于朝鲜东学党之乱,迄于台湾军民拒日侵占斗争,其中重点描述了令人难以......
上海是日本幕末官方主动开展与中国交涉的首选地。在1862年到1868年间,日本德川幕府多次派员到上海或通过英国人转送信函给上海道台......
1929年9月,中国留日学生为反对国民政府收回中东铁路、声援苏联,在东京参加日中朝三方联合发起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示威游行,遭到......
一般来说,他国与清政府开始国交之时,外国使臣需有钦差头衔,条约的商议地点应在天津及需有已订约国的介绍,此为“历届办法”。在以“历......
1916年8月13日爆发的郑家屯事件引发了中日间旷日持久的郑家屯交涉。中方外交总长的缺席直接迟滞了交涉的进程,使中方处于极为不利......
【正】 戚其章同志在《历史研究》1981年第6期发表《方伯谦被杀是一桩冤案吗?》一文,对拙作《丰岛海战》(《历史研究》1980年第4期......
同治十三年日本出兵侵台,钦差大臣沈葆桢首倡设立福州至台湾之间电报,以通消息。后因沈氏调任两江总督,而未及实施。光绪三年,福建......
<正>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把注意力集中到硝烟弥漫的西方战场,它们忙于相互厮杀,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民国初年,中日善后五厘借款息票案交涉的主要分歧是,日本正金银行已支付息票的来源是否合法、能否发生一款两付以及如何解释善后五......
1935年5月初,上海生活书店主办的《新生》周刊刊载一篇《闲话皇帝》的文章,内容谈及当今有些国家,仍保存着古老的皇帝制度,但皇帝......
中日交涉自“九.一八”开始就以各种途径、不同形式在进行,张群因早年留日,与日本渊源较深,为蒋介石所倚重,负责调整中日关系。华......
1908年中日“间岛交涉”陷入僵局之后,日本于1909年初向中方提出了放弃对“间岛”领有权的要求、换取中方在越垦韩民的裁判权和“......
东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之一,历史上一直属于我国领土。清末日本商人西泽吉次觊觎其丰富资源,不择手段侵占了东沙群岛。晚清政府为维......
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后 ,中日双方围绕“二十一条”中有关“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部分展开了长时间的交涉 ,史称......
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山东问题”成为悬案,至1921年,经过华盛顿会议上的争取和努力,“山东问题”即“鲁案”终于得到了......
自从1898年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以后,日人在福建的侵略挑衅活动就没有停止过。而在中日签订“二十一条”密约以后,日本加......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之际,中国报刊舆论有力引导和推动了国民参与外交,促使"国民外交"重心从"利权"向"主权"转移。中日交涉相......
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以“天朝上国”自称的清帝国开始受到西方列强侵扰。与拥有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经过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923年3月10日北京政府正式向日本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照会。中国要求废约的法理依据是"情势变迁"而条约不适用,单方面宣布条约无......
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后,在向英国通报时,刻意隐瞒了第五号要求。英国确认第五号要求存在后,最初认为其或系作为谈判筹码而......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活动家顾维钧,九一八事变后在对日问题上所推行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和经略,不仅是近代以来列强共同支配中国以争......
昌黎事件是指1913年9月11日京奉铁路昌黎车站日军驻兵残杀5名中国铁路巡警的事件。事件发生后,中日双方围绕责任问题展开反复的争......
日俄战争结束后,与日本的交涉事务成为清政府善后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此役的主战场暨争夺目标之一,奉天也是清政府处理战......
1879年,琉球被日本强行吞并。清政府为了维护琉球的主权,与日本之间进行了反复的谈判,产生了一系列外交事件。虽然在当时,琉球是个......
清末十年,日本军民大量攫取中国东三省木植,严重损害了中国东北官、民的权益,并引起不同阶层的民众的反抗。处于社会底层的木把往......
张学良掌握东北政权后至“九一八事变”之前,由于日本侵略的加深,中日军警之间在东北地区不断发生了各种纷争及冲突事件。1930年10......
日俄战争期间,围绕中国东北的煤、铁等矿产资源,清政府作为特殊的“局外中立”方与日本产生了一系列权益交涉。这些外交交涉对近代......
20世纪初,中日两国曾就"间岛"地区主权问题进行了长期交涉,即"间岛"交涉。从国际舆情的角度对日本在"间岛"交涉中的外交策略进行研......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东芝机械公司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和国内出口法律的规定向苏联出口一批数控机床。由于该设备有助于提高苏联核......
1928年12月,日本炮车在汉口将人力车夫水杏林撞伤致死,即水杏林案件,简称"水案"。水案引起中国工人罢工并封锁日租界,日方对中方屡有......
光绪、慈禧去逝后,留日学生朱增澹等人冒用杨度所创立的宪政公会之名向国内各地寄送传单,攻击袁世凯弑君谋逆,影射醇亲王载沣谋子......
日俄战争爆发后,身居战境的华民权益饱受交战国侵害。为解决该问题,清政府与日本进行了交涉,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维护华民权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