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廉敏, 来源:“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南宋“集大成”的理学家朱熹是一个积极的辟佛者。朱熹辟佛的视角也扩展到了史学领域,这使得其史学思想也带上了辟佛的色彩。辟佛视野下的朱熹史学是中国古代史学面对异域文化的一个典型。...本文总结了朱熹辟佛思想的内涵,浅谈了朱熹辟佛的思想对其史学产生的影响,阐述了汉代以后佛学与史学间发生并发展的各种联系。...
[会议论文] 作者:朱瑞熙, 来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 年份:1989
<正> 本文是《一论朱熹的政治主张》(载中国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编《朱熹与中国文化》)一文的续篇。...笔者在《一论》中集中阐释朱熹在对待金朝方面的态度,指出他早期改变过主张,最后主张宋朝坚守国土,反对贸然北伐,也反对向金朝屈膝投降;同时,他还痛斥卖国贼秦桧。总之,他不愧为一位爱国者。...本文则将集中论述朱熹在内政方面的主张,首先论述朱熹的“通变”理论,其次论述朱熹在内政各方面的具体主张,最后论述朱熹政治主张...
[会议论文] 作者:俞兆鹏, 来源: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年份:1990
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朱熹按劾知台州唐仲友事件,800多年来,一直被人非议。其中朱熹将一名唐仲友与之淫滥的官妓严蕊送官究问一节,尤为遭到指责。...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万民, 来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1
  本文尝试重新评价朱熹的赋比兴解释体系,认为朱熹第一次真正地将赋比兴确立为一个有统一基础的解释体系。朱熹以“诵其本文,见其语脉”为基础,重视整章语脉,从而确定赋比兴的...
[会议论文] 作者:李永杰,, 来源: 年份:2004
朱熹是著名的教育家,其读书心法至今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总体而言,朱熹读书心法可以概括为:1、读书以理会道理为目的。2、读书要从切己体察中领悟要旨。3、读书要仔细、认真...
[会议论文] 作者:徐刚, 黄训美, 来源: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年份:2002
面对南宋时期民话危机文化危机空前严重,国家人才匮乏的残酷现实,朱熹认真总结了北宋以来攻革的经验,从政治改革与社会改革的角度,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与评价标准,以及一系列独特的人才观,体现了其相应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会议论文] 作者:邓天才,, 来源: 年份:2004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龟山(杨时)的洛学南传,也就没有朱子(朱熹)的集闽学之大成。可见,杨时与朱熹密不...
[会议论文] 作者:邵炳军, 来源:第四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6
本文对朱熹《诗集传》与南宋《诗》学革新精神进行了研究。文章阐述了朱熹《诗集传》对毛《序》之批判,论述了朱熹《诗集传》对毛《序》之继承。...
[会议论文] 作者:陳俞志,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09
本研究旨在探求朱熹女子教育思想之内涵.经由研究发现,朱熹女子教育思想,乃是承袭中国传统女教思想,并将北宋程颐等理学家所提出的主张加以整理.朱熹在对女性角色的预设上,乃是基于「男女有别」的预设提出其女子教育主张....在教育形式上,女子以在家庭受女师的教育为主;在教育目标上,根据其未来角色的不同可分为「贤女」、「贤妻」与「贤母」三项,各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于学为「贤女」方面,朱熹认为女子的学习内容乃始于女德...
[会议论文] 作者:张旭曙,, 来源: 年份:2004
朱熹的《诗集传》是《诗经》研究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语)。过去,学者们研究朱熹的《诗》学,多侧重于淫诗、美刺之说,雅正邪郑之辨,《诗》"六...
[会议论文] 作者:陈其芳,, 来源: 年份:2004
(一)朱熹在武夷山的时间最长朱熹在武夷山的时间究竟有多久?明朝徐表然以为四十余年,衷仲儒以为差不多四十年,耿定向讲得比较活,以为不止十年。这几种说法,都需要具体考...
[会议论文] 作者:汪学群,, 来源: 年份:2004
学术界对《近思录》本身所包含的学术思想多有研究,但对朱熹本人有关《近思录》的论述关注并不多。恕我孤陋,仅见到钱穆、陈荣捷有关朱熹论《近思录》的文字。如钱穆《朱...
[会议论文] 作者:孙德玉,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朱熹理学被定为官方哲学后,对后世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徽州是朱熹的父母之邦,徽州人视朱熹为最得孔孟之道的真传之人,于是人们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因此,朱熹理学对徽州文教的影响尤胜于他郡:朱熹倡导的“天理纲常”对徽州教育影响极深;重视教育、读书穷理和勤于著述的传统对徽州影响很大;“明道正谊”修养说渗透到徽州各个领域,成为区域内人们的行动指南。...
[会议论文] 作者:林振礼,, 来源: 年份:2004
通过对朱熹与梁克家相知相敬的关系进行考证辨析,认为朱熹挽梁克家,当以"昔岁调饥政"订正诸本讹舛,揭示朱熹与梁克家"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既出于儒者仁心,又为宋祚长治久安...
[会议论文] 作者:袁彦, 常青,, 来源: 年份:2004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生命中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武夷山度过的, 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世,在武夷山从学、著书、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
[会议论文] 作者:林蔚起,, 来源: 年份:2004
朱熹十四岁时,因父亲朱松病逝,即遵父嘱,受教于崇安五夫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三先生。当朱熹二十四岁时,初涉仕途,从崇安赴同安上任的途中,在南平见到李侗后,曾先后六至...
[会议论文] 作者:林振礼,, 来源:朱子学刊 年份:2003
朱熹(1130-1200)的父亲朱松(1097-1143)于绍兴二年夏至绍兴四年秋任安海镇(时称石井)监税,讲学于“鳌头精舍”。...朱熹青年时代(1153-1157)仕泉为同安县主簿,晚年(1190-1191)知...
[会议论文] 作者:王志楣;, 来源: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年份:2009
以往对朱熹的研究多侧重在他的儒家理学范畴,其实,朱熹也熟谙道、佛;其一生从年少起即接触道家人士与思想,尤其封庄子学说的改造、吸收,更启发他封理学内容的建构并欲以之抗衡佛...
[会议论文] 作者:吴洋, 来源: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本文讲述了朱熹对于《诗经》的诠释,无论是其当时的具体论述,还是其施于后世的影响,都对《诗经》文学性的彰显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同时深入考察朱熹《诗经》学思想各部分的...
[会议论文] 作者:汲军, 马宾,, 来源: 年份:2010
淳熙十五年,陈亮邀朱熹到信州铅山辛弃疾处相会,但朱熹爽约了。爽约的原因是因为陈亮邀会的目的是极论政事,但陈亮的观点是事功派,辛弃疾的观点应该是与陈亮相近的。而朱熹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