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熊,,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朱熹思想体系的建构与《中庸》密切相关,其中就涉及朱熹解释《中庸》的方法论。朱熹对《中庸》的解释活动以朱熹为解释者,以《中庸》作为历史文献和解释对象,把朱熹与《中庸》联...
[期刊论文] 作者:张金兰,,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0
朱熹是否为《正蒙》写过注解,在学界存在争议。那么,现行所谓《正蒙》朱熹注解从何而来,便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们通过考察《正蒙》朱熹注之源流,对朱熹是否为张载《正...
[期刊论文] 作者:查金萍,, 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韩愈是朱熹所推崇的"五君子"之一,朱熹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对韩愈多有接受。在思想方面,朱熹对韩愈的"道统观"、"心性论"、"师道"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文学方面,朱熹对韩愈...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10
今年是朱熹诞辰880周年。作为中国儒家的代表人物和中国哲学的高峰之一,朱熹曾大受批判。在国学热的当下,我们究竟该如何研究传统文化、研究朱子,其现This year is the 880...
[期刊论文] 作者:赵 峰,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10
当前的朱熹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从整体上看,对朱熹哲学深度的探索却长期停滞不前。对朱熹思想的哲学深度的把握,集中体现在对朱熹的理的理解上。...理是朱熹的核心概念,对它的理解一旦出现偏差,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朱熹思想方方面面的理解,进而影响到对朱熹的整体把握。    ...冯友兰功绩不可磨灭但负面影响更加不可低估    冯友兰对朱熹的研究,得益于其新实在论的立场和逻辑分析的方法。他强调,哲学开始于对具体...
[期刊论文] 作者:蒋开天,,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宋代疑经改经思潮的影响、朱熹建构自身理学体系的需要及朱熹个人对《大学》的精深研究,成为了朱熹对古本《大学》移文补阙、分经别传的历史条件。朱熹《大学》改本的刊行,奠定...
[期刊论文] 作者:陈水德,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朱熹理学以理为最高范畴,以理本论为核心,形成精密的哲学体系。但朱熹之理却有诸多混同概念,主要有太极即理、道即理、仁即理、性即理等,形成朱熹理学独特的思想造型。朱熹理...
[期刊论文] 作者:郑建光,,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0
在《辞海》"朱熹"词条的析义里,看不出朱熹是尤溪人。但朱熹出生在尤溪的事实已经被学术界认定,并达成共识,同样也引起相关出版部门的重视,读者将会在新修订的2009年《辞...
[期刊论文] 作者:解茗,,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0
朱熹是南宋"主战派"中坚定的成员,并和同时代的很多人一样,钻研兵法,以期扭转国家政治和军事积弱的局面。在熟悉兵法的基础上,朱熹结合他自己的理学思想,对兵家进行了较为客观...
[学位论文] 作者:郝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年份:2010
朱熹思想的研究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但他丰富的经济思想却至今未得剑足够的重视。全面、系统地研究朱熹的经济思想,对于中国经济思想史以及朱子学的研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秉利,,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2010
读懂朱熹,我们不能撇开南宋,乃至整个宋朝及其前后之历史时期。倪剑青所著的《朱熹.1194年》(2006年9月版),书名乍看好像只有一年光景,可全书却是从赵匡胤废周建宋开始写起,...
[期刊论文] 作者:王国良,李瑞瑞,, 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朱熹继承了北宋以来的儒学思潮,对北宋五子之学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创新,同时兼采众说,建立起一个前无古人的集大成的理学体系。朱熹理学体系的基本构架就是由互相联系、两...
[学位论文] 作者:张克宾,, 来源: 年份:2010
朱熹理学在中国思想史的分量和地位,和朱熹易学在中国易学史上的地位都是集大成性的,而且二者呈现为融会互通的关系,其易学中有理学之思,其理学中有易学之蕴,两相辉映,达到了...
[学位论文] 作者:陈彩红, 来源:湖北大学 年份:2010
本文从朱熹的宇宙生成图式出发,以朱熹的理气论、理一分殊和气禀说思想为前提,分别从本体论角度分析性与理气的关系,区分了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相互关系,论述性一分殊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肖美丰,,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10
朱熹风水堪舆说是其自然观不可忽略层面,其真实意图是将之纳入儒家语境,使其伦理化。编纂、导读和刊定风水堪舆术基本文本,是朱熹追随者实施这一意图的重要切入点。...
[期刊论文] 作者:张华,, 来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朱熹和李滉二人堪称是中国和朝鲜理学的代表者。二者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李滉继承了朱熹的思想,但在辩证法、知行观等方面与朱熹有所不同。对他们二人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丽娟,郭志雨,, 来源:中原文物 年份:2010
康熙书朱熹诗碑现存放于新乡市红旗区政府(原清代学宫旧址的东墙北角)。碑高180厘米,宽68厘米,上面书的是朱熹六言诗:“春晓云山烟树,炎天雨壑风林。江阁月临静夜,溪桥雪拥寒...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泉海,,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10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校正诠释儒家经典《大学》之时,认为,《大学》对于格物致知一节已佚,故朱熹增补其传。《补格物致知传》集中反映了朱熹重视格物穷理工夫的特色...
[期刊论文] 作者:李圣锋,, 来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为更好的研究朱熹经典诠释方法,拓展对朱熹经典诠释学的认识,选择从文本(包括经典文本作者)出发的角度对朱熹经典诠释方法进行研究,并从五个方面进行挖掘整理、概括总结:分析句...
[期刊论文] 作者:卢姣丽,, 来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朱熹的《诗集传》集古文、今文、汉学、宋学之大成,在《诗经》研究史上是继《毛诗郑笺》、《毛诗正义》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通过考证《诗集传》的成书过程,揭示朱熹对《诗集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