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88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园兰,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21
朱熹对《论语》“礼”有“天理”“节文”“天理之节文”等三个维度的诠释.为建构理学体系和应对佛道挑战,在继承前人思想资源的基础上,朱熹释“礼”为“性”,发展“性即理”,把“礼”诠释为“天理”....“天理”空而不实,难以囊括精细、着实工夫,中年起,朱熹对只以“理”释“礼”表示不满,强调释“礼”为“节文”....“天理”“节文”诠释各有偏废,朱熹创造性地提出两全之释“天理之节文”,以“天理”为根源、为体,以“节文”为表现、为用,晚年尤其注重强调和阐发此义.朱熹在继承、发扬、反省、批判中发展、完善和定型“礼”之诠释...
[期刊论文] 作者:陈林,, 来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近年来,朱熹"四书"学又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学术界对朱熹"四书"学的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研究成果可谓硕果累累。文章重点论述了许家星、翟广顺等人对朱熹"四书"学研究结论,同...
[期刊论文] 作者:姜家君,乐爱国,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唐君毅、牟宗三对于朱熹袼致说的阐释,面临着工夫论与认识论、朱熹格致说与王阳明致良知说以及朱熹格致说与科学的复杂关系.唐君毅把朱熹格致说归于工夫论,牟宗三则侧重于从...
[期刊论文] 作者:张怡芳, 来源:艺术时尚 年份:2014
摘要: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兴盛了两千多年,前有“孔孟之道”,后有“程朱理学”,在此过程中朱熹是继孔子以后又一位集大成者,开创了理学体系。...朱熹推崇周敦颐、张载等人,将他们的学说兼容并包,提出了“理气”、“心性”等哲学范畴,他的理学体系是对前人进行批判、修改、扬弃后的精密而有创造性的总结。...朱熹对于书法的见解,与他在思想文化上的博大精深是有密切关联的,虽然他的书艺不像他在理学上如此影响巨大,但亦有一定地位。...
[期刊论文] 作者:卢朝升, 来源:新阅读 年份:2019
道学传千古  淳熙九年(1182)中秋节刚过,天气久旱无雨,秋老虎散发着余威,而朱熹内心比天气更为躁闷,从台州经缙云、过松阳、回江西。...朱熹这一次是带着公务巡行,而且沿途目睹稻菽枯黄、百姓流离、官员惰政,连续写了五封奏折弹劾唐仲友却得不到回复,心中充满了郁忿,所以少了许多游山玩水的心情。  ...那年的8月18日,朱熹从台州出发,先去临海谒徐中行、徐庭筠墓,并作诗一首:  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  门清...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建辉,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3
朱熹《诗集传》是《诗经》研究从经学走向文学的关键。本文以《诗经》中的《郑风》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朱熹《诗集传》与小序、毛传、郑笺在人称指向上的不同,展示了朱熹训释《...
[期刊论文] 作者:陈永宝, 来源: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0
朱熹的存世文本中可以挖掘出朱熹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在《小学》、《童蒙须知》、《近思录》和《朱子语类》中得以体现。相比较古代教育中枯燥的师训弟背的教育模式,朱熹更...
[期刊论文] 作者:林振礼,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通过对朱熹祖籍地婺源文公山“杉树王”及朱氏先人墓葬的考察 ,由民间传说入手 ,同文献与实物互为印证 ,从而得出与前辈学者关于“朱熹绝无风水信仰”截然不同的结论 ,即朱熹...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建辉,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3
朱熹是研究从经学走向文学的关键.本文以中的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朱熹与小序、毛传、郑笺在人称指向上的不同,展示了朱熹训释的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南,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21
根据朱熹古音叶音的取音倾向,分析其体现在叶音中的古韵归类,推知朱熹古韵部刍型13部.这是古音学史上最早的古音韵类之一....
[学位论文] 作者:于杰,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20
朱熹易学理象数思想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且独特的地位,一方面,朱熹以易学的理象数思想为原创资源,以《易》为达悟天人之学的重要凭藉,由此演绎出“太极即理”,从而成为理学的核心源头,理学中的理气问题、动静问题、...另一方面,朱熹整合历史上的义理和象数两派,圆融理象数之学,指出易学的虚明之境,开创了易学研究新气象,为后世研究易学提供了新思路,也保留了诸多易学史料菁华。自孔子以后,朱熹承前...
[期刊论文] 作者:朱汉民, 周之翔,,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12
朱熹对《大学》所提出的命题"明明德"极为重视,他常教导学生为学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进而指出:"为学只在‘明明德’一句"。(朱熹,2002年,第十四册,第433页)他对《大...
[期刊论文] 作者:尉利工,,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0
朱熹在诠解儒家经典文本时所运用的体验诠释方法,既是求得圣人之心的心理诠释,又是基于经验之上的力行践履,是反求诸己的切己体察工夫。朱熹的体验诠释立足于儒家修身、齐家、治...
[期刊论文] 作者:王治伟,, 来源:江苏开放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朱熹解释《孟子》的过程伴随着自己的解释逻辑,从“探寻文本本义”到“体验圣人之心”,最终实现“通经以明理”的目的,这是朱熹的解经逻辑。从意义的局限性与开放性、理解偏见的...
[期刊论文] 作者:邓维明,, 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18
朱熹的理学思想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和深邃的审美内涵。朱熹强调以自然与生命为中心的审美主题和客观世界与主观情感交融的审美生成。追求平淡为美的审美风格,其核心思想是以...
[期刊论文] 作者:赵旸, 来源: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年份:2015
顾炎武对朱熹的理学加以继承和发展。顾炎武语言中没有对理、性等"形而上"层面概念的描述,但是他的学说有着对规律性认识的探究。顾炎武与朱熹思想的区别不在于有无性、理概念...
[期刊论文] 作者:王治伟,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朱熹解释经典的过程有着自己的解释逻辑,从“探寻文本本义”到“体验圣人之心”,最终实现“通经以明理”的目的,这是朱熹的解经逻辑。通过意义的局限性与开放性、理解偏见的合理...
[期刊论文] 作者:董菊初,, 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6
文章对朱熹诠释学中有关阅读理论的形象阐释作了全面的介绍,包括其内涵、特点、理论依据以及系统的示例。不仅可以了解朱熹的阅读理论的概貌。而且可以领略其形象阐释的基本方...
[期刊论文] 作者:黄静,, 来源:福建质量管理 年份:2017
刘智《天方性理》诸多处都将伊斯兰教思想与宋明理学思想相融合,本文试图从心性论的角度,将朱熹与《天方性理》中的思想进行对比,展现《天方性理》与朱熹思想的融合,揭示其诸...
[期刊论文] 作者:徐刚,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 年份:1997
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来称誉朱熹。历代学人分别对其教育、伦理、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然而,朱熹自然哲学研究长期以来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