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秦胜梅, 来源: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2001
在西方国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雄居榜首,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如何防治之成为近年来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既往认为的...
[学位论文] 作者:秦胜梅,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4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肌损害后产生的共同结果.近年来研究发现DCM患者中有约1/3的患者有家...
[期刊论文] 作者:徐茹,秦胜梅, 来源:四川医学 年份:2003
本文研究比较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联用氢氯噻嗪与单用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丽,秦胜梅, 来源: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秦胜梅,葛均波, 来源:世界药品信息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秦胜梅,葛均波, 来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年份:2003
在西方国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雄居榜首,如何防治成为近年来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既往认为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治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秦胜梅,葛均波, 来源: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2001
在西方国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雄居榜首,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如何防治之成为近年来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既往认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丽,秦胜梅,张秀杰, 来源: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8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较多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对我院1985~1996年10年间收治的25例胆囊癌的超声声像图进行了分析。!对我与方法本组25例胆囊癌患者: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期刊论文] 作者:陈学颖,秦胜梅,宿燕岗,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8
1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术中冠状静脉逆行造影显示靶静脉(后静脉)与主干成角明显,反复尝试经皮球囊导...
[期刊论文] 作者:禹子清,秦胜梅,宿燕岗,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年份:2016
[期刊论文] 作者:秦胜梅, 宿燕岗, 陈海燕, 葛均波,,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5
目的研究左室双部位起搏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无反应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影响。方法 2例CRT无反应、仍然存在左室收缩不同步、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植入第二根左...
[期刊论文] 作者:秦胜梅,宿燕岗,柏瑾,葛均波,,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1
患者,男性,51岁,既往有扩张型心肌病史,发作室性心动过速(VT)一次入院,有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I类适应证而行ICD植入术,同时口服抗心律失常、抗焦虑及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术后......
[期刊论文] 作者:宿燕岗,柏瑾,秦胜梅,葛均波,,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09
患者男性,36岁。半年前因起搏器电池耗竭在外院更换新起搏导线时发现上腔静脉入口处几近阻塞而放弃手术。笔者尝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在鞘管内送入超滑亲水导丝并顺利经过上腔......
[期刊论文] 作者:宿燕岗,柏瑾,秦胜梅,葛均波,,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0
患者男性,23岁,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6年,发作性心悸、黑矇2个月。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逸搏心律。24h Holter监测显示反复......
[期刊论文] 作者:秦胜梅,宿燕岗,柏瑾,葛均波,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0
患者,男性,46岁,法乐氏四联征术后10年发生左心衰竭,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Ⅰ类适应证而行CRT术。患者存在脊柱侧凸畸形不能平卧,术中采用半侧卧位。穿刺时发现左锁骨下软组织硬......
[期刊论文] 作者:宿燕岗,柏瑾,秦胜梅,葛均波,,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2
患者女性,因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Ⅰ类适应证而植入带有Home Monitoring功能的双室同步起搏器(CRT-P)。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通过远程监测及时发现患者双室起搏比例下降,心房起搏...
[期刊论文] 作者:秦胜梅,宿燕岗,柏瑾,葛均波,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2004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对窄QRS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Ⅲ~Ⅳ...
[期刊论文] 作者:宿燕岗,柏瑾,秦胜梅,葛均波, 来源: 年份:2010
常规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CRT)是通过将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导线分别放置在右心耳、右心室心尖部(或问隔部)及心脏后或侧后静脉内来实现的。新近左心室双部位起搏(dualsite left ventficular pacing)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国内......
[期刊论文] 作者:秦胜梅,宿燕岗,庄亚敏,葛均波,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4
患者男性,35岁,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13年,反复晕厥1个月。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间歇芋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最长RR间期11 s,伴晕厥。成功植入VVIR起搏器...
[期刊论文] 作者:陈学颖,秦胜梅,宿燕岗,葛均波,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6
病例1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复律除颤器(CRT-D)术后无反应患者,植人心脏收缩调节器(CCM)后,器械间出现干扰,CRT-D程控发现心房远场感知了CCM信号,从而启动自动模式转换,导致双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