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4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马越, 来源:海交史研究 年份:2021
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经济交往,在唐宋时期主要以民间私人贸易为主,而到了明代,则出现了官方管控主导的制度性的“朝贡—勘合”贸易。这一模式在明代几经中断与恢复,最后走向终结。到了清代,取而代之的是双方政府严格控制下的“互市(往市)贸易”通商模式。自明到清,......
[学位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 年份:2014
在近世亦即14世纪70年代至18世纪中期,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交涉模式经历了从“朝贡-勘合”贸易体制的建立到解体,以至重构为“往市贸易”的变动过程。通过考察这一过程和在此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2018
吴云峰著,黄山书社2017年12月出版,30万字,36元该书选取了华中革命根据地作为研究区域,考察了根据地创建之前该地区传统的婚姻习俗;研究了华中革命根据地的婚姻政策立法,...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外国问题研究 年份:2016
清、日长崎贸易中的唐通事在进行翻译工作的同时亦具备隶属于德川幕府的官方身份属性。通过整理这一群体的历史由来、职位编制和职务功能的沿革,考察他们在贸易活动中的具体行......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日本学刊 年份:2012
17世纪初至18世纪初,江户日本的对外交涉政策与贸易调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日本脱出中国主导的朝贡贸易体系,自行构建区域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德川幕府在不同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清史研究 年份:2015
"唐船商人"是近世时期活动在东亚海域贸易最前线的人群,亦是处在清朝对日贸易体系最基层的群体,然而关于这一群体,特别是他们在海域贸易活动中的位置和处境迄今鲜有深入的综...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17世纪初,德川幕府的对外政策对丰臣秀吉的对外扩张构想既有调整也有继承。德川日本试图在和明朝恢复贸易的同时,切断同明朝中央政府的直接交涉,在东亚海域商业繁荣的背景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清朝在17、18世纪同日本的贸易中处在被动的一方,雍正时期清朝官方虽然对中日关系进行过检讨并提出了修正方案,但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为了保证日本铜料的供给,雍正帝本人并未...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6
乾隆五年发生于荷兰殖民地巴达维亚的屠杀华人惨案于翌年传至中国后,清朝政府曾就是否要对荷兰人采取制裁措施、禁止南洋贸易,展开了一年多的讨论,而最后是从贸易利害上考量...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17世纪初,东亚海域多极化的贸易网络已经成型,明朝在实行朝贡贸易制度的同时亦有加入这个新体系的需求。在这样的区域背景下,日本作为贵金属的输出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了一定的主......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近世初期的日本儒学者林罗山主动附和统治者的意图,调适"己见"和"上意",协助德川幕府构建国家意识形态。随着德川日本社会的稳步发展,中日贸易的主导权发生了消长,这也构成了近世日本知识分子思想及言说生产的背景和基础,新井白石策划的信牌制度及德川幕府对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日本研究 年份:2013
17、18世纪的清朝中国和德川日本虽然有贸易关系,却并没有直接的官方交涉。且这一时期的清、日贸易的形态是中国商人前往日本而没有日本商人来华交易的”往市贸易”。这种贸易......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日本研究 年份:2015
平山常陈事件是基督教新教国和天主教国在对日本贸易的竞争中促发的事件。该事件反映出17世纪初东亚海域纷乱斗争的时局和区域秩序多极化的状况。在此背景下,德川日本虽然有...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3
文章考察康熙皇帝于1716年至1717年对日本信牌事件的处理过程,由此揭示此次事件在清朝内部的政治意义;同时通过分析明清两代中日关系的异同,解读清朝统治者的对日观以及对日交涉的策略模式。......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16
在明朝初期,亦即日本南北朝后期的中日交涉中,洪武三年(1370年)的赴日使者赵秩,成功地促成了掌控九州的怀良亲王向明朝遣使朝贡。而在日本史料的记载中,怀良遣使之后,赵秩的身影又出现在了连接九州和本州岛的周防地区,且和当地贵族及僧侣均有接触。洪武五年,明朝......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6
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曾十次游历中国,与中国的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多有往还,他与沈曾植(1851-1922)、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1877-1927)等人的交谊,已经成为学...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来特,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2013
所谓“正德新例”,是日本正德五年(1715)由新井白石①提案,并由德川幕府颁布的对外贸易条规,正式名称为《海舶互市新例》(以下简称新例),主要内容是缩减当时日本唯一直接对清贸易港口长崎的贸易额度,限制贵金属的输出。新例规定:日本每年与唐船(即中国商船)交易用的铜上限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