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0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职教论坛 年份:2009
杜惠洁、李家丽在《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1期中撰文指出.“博洛尼亚进程”推动下.各国面临将本国教育政策调适到“欧洲学分转换体系”的问题.对于德国来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教育科学 年份:2004
一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部主任、国际教育问题的专家梅利·怀特指出,日本早期教育之所以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给孩子自由,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①这个基...
[学位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 年份:2006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专门学科走进了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从那时起,许多学者在这个领域进行了辛勤的耕耘,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然而,在目前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外国教育研究 年份:2006
长期以来,线形教学在德国受到了来自教育界的种种批评。文章客观地论述并分析了对其批判的十条论据,即:教一学短路;忽视社会能力和学习者的自我组织;强调教师权威代替民主交往;同步......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年份:2004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德国教学设计理论诸流派共同构建出一整套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主要有:明确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可逆性原则、相互依存性原则、恰切性原则和可控性原则...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儿童心理活动中所发生的任何重大质变,都不同程度地与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而家庭则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年份:2008
由学术研究型高校培养各级各类教师、为师范生提供大量学校实践机会,是当前德国教师教育的主要特征,在这其中实践指导教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对德国教师教育的学校...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新职教:成人教育版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 年份:2006
从2002年起,德国许多州都在进行新一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改革。其中强调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跨学科教学(Fachuebergreifender Unterricht)。...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德国教学设计流派普遍认为,教学与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教学前提条件之上,这些前提条件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两方面前提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人......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现代教学 年份:2008
一、开放式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汉斯·约根阿佩对当前德国的开放教学作了如下表述:(1)学习者自己参与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方法。(2)教育者要在自我组织、促进学习方面保留......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教育科学 年份:2005
本文从德国开放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了德国开放教学设计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揭示了在实施开放教学设计过程中种种困境的原因及其发展走向,以期引发对我国教学方式改革...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教育科学 年份:1997
【正】一、问题的提出 1.当今困扰着中小学教师,更困扰学生家长的一项难题就是:如何指导学生确立对待电视文化的正确态度。由于这一现实性极强的问题尚未引起教育理论界足够...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4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近年来触动国人视觉的一个亮点,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但是,作为课程改革的领导者———校长,能否统领全校师生,在新的课改理念下真正实施与实现预期...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6
柏林教学论模式提出了一种面向经验科学、对教学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理论设想.通过分析该流派教学设计思想的基本特征、各种因素的基本特点及其操作价值,有助于深化我国新一轮课...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0
不知有多少人体验过,听孩子说自己做过的梦,实在是一种聆听天籁之音的享受。在儿童言语的断砖碎瓦间,你可以用被唤起的真情实感建构一个只有当你伫立在儿童画前才能窥见到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97
自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起,教育界关于这个难题的争论十分激烈。《探索与争鸣》组织探讨文章,有利于我们解开“考试”的密码,有利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敏,杜惠洁,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技术知识具有明显的意会性,这种意会性对技术创新和技术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和传播技术知识必须重视其意会性的特征。技术知识学习和转化的主要途径是实践,因此,可以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杜惠洁,李家丽,,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年份:2009
重新修订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中增加了职业教育领域实施模块化课程的规定,这是德国教育界对"双元制"实施过程中暴露的缺陷的回应。本文通过总结德国职业教育领域模块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