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孟玲敏,,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2020
无功补偿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如果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偏低,达不到电力部门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将承担巨额罚款。随着PWM整流机组在城轨再生制动能量回馈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本文提出将牵引变电所内用于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的P......
[期刊论文] 作者:孟玲敏,张少敏, 来源:工企医刊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陈勇智, 孟玲敏, 张琼, 来源:科技和产业 年份:2022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基于索洛模型引入老龄人口因素推导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收集整理中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2005—2019年的数据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有......
[会议论文] 作者:孟玲敏,高洁,张佳环,杨丽娜, 来源:第五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第七届中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暨国际细菌学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利用PCR技术,从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Psl11菌株中克隆基因hrpZPsl11,并将其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hrpZPsl11.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得到分子量为60.49kD的蛋白.研......
[期刊论文] 作者:贾娇,张伟,孟玲敏,苏前富,晋齐鸣, 来源: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2021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
[期刊论文] 作者:贾娇, 张伟, 孟玲敏, 李红, 晋齐鸣, 苏前富,,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4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6年采自吉林省36个村镇的玉米根腐病样品进行镰孢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田间试验筛选有效药剂。结果发现,共分离获得84株镰孢菌,主要包括尖孢...
[会议论文] 作者:张伟, 苏前富, 李红, 贾娇, 孟玲敏, 晋齐鸣,, 来源: 年份:2014
玉米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叶部病害,大发生时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近几年,吉林省玉米大斑病由于天气、种植环境等的改变及感病品种的...
[会议论文] 作者:苏前富, 晋齐鸣, 贾娇, 孟玲敏, 张伟, 李红,, 来源: 年份:2015
东北地区春玉米播种期经常遭遇"倒春寒"气候,对早播春玉米籽粒发芽、除草剂安全使用等均产生影响。由低温导致的籽粒腐烂、种衣剂药害、除草剂药害等在东北春玉米区普遍发生...
[会议论文] 作者:孟玲敏, 苏前富, 贾娇, 张伟, 李红, 晋齐鸣,, 来源: 年份:2004
玉米圆斑病(Bipolaris zeicola)是一种世界上普遍发生的玉米叶部病害。该病害早在1938年就有发生,随后美国、中国、尼日利亚、德国和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有发生报道,在我国,于19...
[会议论文] 作者:贾娇, 苏前富, 孟玲敏, 张伟, 李红, 晋齐鸣,, 来源: 年份:2016
玉米根腐病为土传病害,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包括腐霉菌、茄丝核菌、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和麦根腐平齐蠕孢等,其中由镰孢菌引起的根腐病也能够通过种子传播。该病害在...
[期刊论文] 作者:苏前富,晋齐鸣,孟玲敏,李红,赵振伟,,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12
2006~2009年间吉林省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有203个,对审定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吉林省审定品种的抗性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通过审定的品种在抗性方面大多属于综...
[会议论文] 作者:贾娇;苏前富;孟玲敏;张伟;李红;晋齐鸣;,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4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是植物叶绿体和胞质中清除H2O2系统的关键酶.前人研究发现,植物在遭遇干旱、高温、低温等恶劣环境均会诱导APX基因表达,然而,玉米ZmAPX基因在玉...
[会议论文] 作者:孟玲敏;苏前富;贾娇;张伟;李红;晋齐鸣;,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4
  玉米北方炭疽病( Eyespot)又称“眼斑病”,是世界性普遍发生的玉米叶部病害.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Kabatiella zeae Narita & Y.Hirats.最早于1959年在日本发现,随后在美...
[会议论文] 作者:贾娇;苏前富;孟玲敏;张伟;李红;晋齐鸣;,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5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主要造成乳熟期至蜡熟期玉米植株茎基部变软变褐,果穗下垂,导致玉米籽粒无法充分灌浆,不仅降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为机械化收获带来......
[期刊论文] 作者:孟玲敏,苏前富,贾娇,张伟,李红,晋齐鸣,,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16
针对近年来黑龙江、吉林等地玉米田普遍发生的一种叶斑病,利用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该叶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会议论文] 作者:苏前富;孟玲敏;贾娇;张伟;李红;晋齐鸣;,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年份:2016
  玉米丝黑穗病是东北春玉米区主要病害之一,由于感病品种的种植以及春播低温持续时间过长,另外种衣剂中戊唑醇浓度不够,常造成玉米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本研究以感病吉单20...
[会议论文] 作者:贾娇,张伟,孟玲敏,李红,晋齐鸣,苏前富,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7
镰孢菌是造成玉米穗腐病发生的主要病原菌,其可以分泌多种毒素,不仅导致玉米品质下降,而且可直接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一直关注镰孢菌的发生流行动态.2011年,张婷等报道造成东北地区玉米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半裸镰孢菌;2014年,秦子惠等报道禾谷镰孢菌在......
[会议论文] 作者:苏前富,贾娇,张伟,孟玲敏,李红,晋齐鸣,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6
玉米丝黑穗病(head smut)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土传病害。目前,生产上防治该病害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本研究通过微黄青霉菌(Penicillium minioluteum)ZF1与病菌混合接种抗病自交系黄早四的方法,调查生防菌株对丝......
[期刊论文] 作者:刘振库,贾娇,苏前富,孟玲敏,晋齐鸣,, 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2014
为明确齐齐哈尔市玉米穗腐病病原菌,于2013年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菌落形态、分...
[期刊论文] 作者:马莹莹,贾娇,苏前富,孟玲敏,高洁,晋齐鸣,,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2015
为深入探讨玉米抗灰斑病的机制,以抗/感玉米灰斑病自交系78599-1、OH43Ht N和掖478、K12为材料,采用比色皿法和RT-PCR法相结合研究了接种玉蜀黍尾孢菌毒素后玉米叶片中防御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