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88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4,495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全洲,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2004
本文借助一个简单的"池塘模型"简要描述了地球系统碳循环的基本框架,并借助地理学的地带性理论说明了全球碳失衡进而导致的全球变暖给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留下的潜在危机.工业化...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全洲,陶贞,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03
综述河流有机碳输出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干预,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陆地有机碳库的侵蚀通量发生了复杂变化;河流有机碳不但记录了流域侵蚀的历史和现...
[期刊论文] 作者:焦树林,高全洲,, 来源:热带地理 年份:2008
河流是联系地球系统各大碳库的纽带,其碳行为是解析地球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作为流域系统的重要"呼吸"窗口,河流"呼吸"作用的特征依赖于河道水-气界面体系中各种理化性状...
[期刊论文] 作者:Roux,JS,高全洲, 来源:世界沙漠研究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陶贞,高全洲,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2
于2005—2007年间,基于降水过程监测分析了广州市和珠海市雨水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广州市雨水的pH值变化于3.32~7.03之间,平均值为4.35,众数约为4.15。珠海市雨水的pH值变...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全洲,崔之久,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00
古岩溶洞穴中残留的次生方解石晶体可以作为裂变径迹测年的材料。通过测定遍及青藏高原的20组洞穴次生方解石晶体的裂变径迹年代,结果表明,晚第三纪青藏高原的古岩溶过程和缓慢构......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全洲,崔之久,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0
对青藏高原主夷平面上分布的风化壳红土进行了沉积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风化壳红土中细粒物质(粒径小于1mm)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且比较均匀;红土中粘粒部分的主......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全洲,沈承德,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8
河流碳通量系陆地侵蚀产物,它构成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河流碳通量在数量上远小于全球碳循环的其他环节,但由于与陆地生态系统联系密切,故对它的研究尤为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全洲,崔之久,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1997
扫描电镜观测表明,青藏高原古岩溶风化壳红土中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以化学作用形成的为主,机械作用形成的为辅,反映了这类红土的长期残留特征,对应着风化壳红土发育时期,亦即高原......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全洲,沈承德, 来源:地球化学 年份:1999
1997年7月份和11月份对北河口站和西江马口站水体有机碳含量进行了两次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江水体的颗粒有机碳含量在不同 均高于溶解有机碳含量,这与全球河流以溶解有机碳为主的平......
[期刊论文] 作者:高全洲,沈承德,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2000
在西江下游的马口水文站对径流进行了4个季节的有机碳采样分析,研究表明,西江径流有机碳的断面构成在各个季节均较为一致,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有面碳和悬池物含量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期刊论文] 作者:唐文魁,高全洲,,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13
河口区是联系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的重要枢纽。厘清河口区碳的行为机理,特别是二氧化碳(CO2)在水—气界面的交换过程,有助于提高对近海碳源汇格局的认识。通过总结...
[会议论文] 作者:高全洲,陶贞,,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年份:2010
对珠海市花岗岩小流域的地表径流及其常量离子和溶解Si含量进行了每周1次、连续1年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气降水过程中,坡面漫流贡献了沟谷径流的主要部分;在非降水时段...
[期刊论文] 作者:姚冠荣, 高全洲,, 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2005
河流连接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两大活动碳库,构成全球碳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河流碳的输出及循环过程与近岸水域环境、海洋碳库变动及全球气候系统紧密相关.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
[期刊论文] 作者:林培松, 高全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10
基于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粤东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结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1)各土地利用类型紫色土表层风干团聚体分布以〉5mm粒径为主,......
[会议论文] 作者:姚冠荣, 高全洲,, 来源: 年份:2004
河流系统连接陆、海两大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陆源含碳物质人海的主要通道。河流碳循环是指陆地系统中不同源的碳元素在机械、生化及人类活动等作用下以各种不...
[期刊论文] 作者:焦树林, 高全洲, 刘昆,,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9
为了探讨珠江流域西江、北江河流溶解无机碳(DIC)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DIC)特征,分别于2007年春季和夏季对流域低水期、高水期的西、北江及思贤溶河道DIC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进......
[期刊论文] 作者:陶贞,高全洲,刘昆,,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11
通过对已有工作较为全面的分析,综述了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陆地岩石的化学风化过程是联接地球各大碳库的关键环节。在地质时间尺度上陆地岩石的化学风化,尤......
[期刊论文] 作者:姚冠荣, 高全洲,, 来源:水科学进展 年份:2007
河流碳输移与陆地侵蚀-沉积过程紧密相关。首先就机械和化学风化两种不同的陆地侵蚀机制在提供河流碳源方面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作了详细论述,并比较了季风流域和非季风流域问河......
[期刊论文] 作者:林培松,高全洲,, 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2009
研究了粤东北山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针叶林和桉树人工林等4种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在8.14~12.24 g/kg之间,常绿阔叶林最高,其次为针阔混交林,桉树人工林最小。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