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219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4,495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2013
我们总是认识不到围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对我们有多重要,我们有多么依赖它们。如果有一天,我们失去了所有的卫星,生活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9
我国航天界有四位威望极高的科学家,被后人誉为'航天四老'。前三位分别是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而第四位就是海防导弹武器系统的总设计师梁守槃。梁守槃出生于1916...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9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直冲蓝天,我国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终于等到了我国航天员飞天的时刻。激动、欣喜又略带几分紧张,戚发轫心里什么滋...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9
属于尖端技术领域的航天事业,被世界公认为难度大、风险高、工程技术复杂,可我国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创建起了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过,这些成就绝...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9
洲际弹道导弹通常指射程大于8000公里的远程导弹,它是一个国家战略核力量的重要体现。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成功命中万里之外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的国防事业迈...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9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用自己的火箭将数百颗卫星成功送上了太空,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在这么多的卫...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9
1961年,在苏联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的崔国良学成归国。那一年,他恰好30岁。三十而立,这一年,他加入了国防部五院联合开发固体火箭技术的队伍。那时,国内固体火箭推进剂的...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9
2019年10月,新中国将迎来七十华诞。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航天传统精神,本刊2019年的“航天人物”栏目,将集中介绍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航天专家的事迹,...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8
1969年,人类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而另一位航天员巴兹·奥尔德林也紧随其后,踏上了“华丽而苍凉”的月球表...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9
国防第五研究院着手开始研究导弹时,仅有寥寥几人见过导弹,著名导弹专家黄纬禄是其中一个。当时,年轻的黄纬禄正在英国实习,恰逢英国伦敦博物馆展出一枚德国V-2导弹,于是,他...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9
中国载人航天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出生于1932年,年幼时家境贫寒,几位哥哥姐姐都不曾读书,唯独他在大哥的帮助下幸运地上了学。然而,万事开头难。王永志的启蒙小学离家相当远,...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9
自1956年创建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便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中国不仅有了自己的运载火箭、自己的人造卫星,还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这些成就凝聚着几代航天人的汗水,也凝聚着中国航...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8
1969年人类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作为人类的代表,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了脚印。"阿波罗11号"的登月,使得阿姆斯特朗名声大噪。上至白发苍苍的老翁,下...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8
阿列克谢·列昂诺夫,1934年出生于俄罗斯克麦罗沃州,1953年参军。他很喜欢科幻著作,尤其喜欢苏联火箭专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地球之外》,这本书中对外太空的描写勾起了他...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8
加加林,全名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无疑是航天界里一颗最耀眼的明星。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苏联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地球上第一位太空人,为人类打开了...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太空探索 年份:2018
如果一个崇尚完美主义的人要选择航天员作为偶像,那他或她应该优先考虑约翰·格伦,因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2013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陆,也是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地方——最寒冷、最干燥、风最大。在这里,零下几十度是正常现象,每秒几十米的风速更是家常便饭。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南极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它太不适合人类的生存。然而,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南极却是......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2011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2011
若没有疯狂的扩张,人类文明注定不能走向兴旺。混乱的地球游行、骚乱、战争此起彼伏;地震、海啸连绵不绝;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森林被滥砍滥伐,动植...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禾,,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2011
23世纪晚期,美国的休斯顿、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中国的上海和全球其他曾经繁华的都市将变成鬼城。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或佛罗里达州,你将看不到人的踪迹,非洲、中国、巴西、印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