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兹·奥尔德林:第一个从外星球回到地球的人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p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人类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而另一位航天员巴兹·奥尔德林也紧随其后,踏上了“华丽而苍凉”的月球表面。与性格稍显内向的阿姆斯特朗相比,另一位航天员奥尔德林则显得较为外向,属于霸气外漏的类型。
其他文献
2014年11月12日,NASA宣布批准“电离层联系探测器”(ICON)项目转入研制阶段。这颗小型太阳物理学卫星于2013年被选定为“太阳物理学小型探险者”计划下的任务,配备4台仪器,拟不晚
化学火箭是人类进入太空的唯一途径,但在太空中可就不一样了,虽然火箭发动机仍然是卫星和飞船主要的动力系统,但空间太阳能电推自几十年前蹒跚学步开始,现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
4月12日,我国首次以液氧与煤基煤油为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整机热试车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获得成功,证明煤基航天煤油各项指标与石油基航天煤油相当。这次试车成功是液氧
该用什么来代表逝去的那个苏联的航天科技水平呢?有人说用“斯普特尼克”,人类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有人说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笔者认为:那些都已经属于过去了,不如用RD
在我们的印象中,运载火箭基本是地面发射场发射的,比如我国为了发射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专门建设了文昌发射场。然而。也有些运载火箭是海上甚至空中发射的,比如联合发射联盟的海
2019年初,人类和平再次面临重大挑战,美国继宣布要成立太空军之后,又发布了新的《导弹防御评估》报告,表达了美国要发展天基导弹防御系统的意向,随后又宣布退出《中导条约》
本刊上期介绍了"质子"火箭诞生的经过和它的基本情况,这一期着重介绍"质子"火箭对空间站建设的贡献。——编者空间站的建设者从1971年开始,苏联陆续发射了从"礼炮"1号到"礼炮"7号的多个空间站。而这些空间站都是由质子系列火箭发射的。从洲际弹道导弹项目的竞争中落败,到发射卫星的屡屡失败,质子系列火箭的发展在1971年之前始终蒙着阴影,而从"礼炮"计划启动后,"质子"火箭终于找到了它的舞台。就像鱼类离
据今年7月有关媒体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欧空局宣布,日欧共同制定的水星探测器比皮科伦坡计划将延迟至2018年10月发射。这引起了一些人们对用航天器探测水星的兴
随着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从它们身上找到了更多的用途,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许多应用在大型卫星上的器件并不适合小卫星,它们或者体积太大,或者耗电太多,或者价钱太贵。而小卫星本身也逐渐承担起更加严肃、更加业务化的工作,因此对性能有了更高要求。在体积、成本和应用之间,小卫星应当如何找到平衡呢?当然是通过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器件的研发。在这里,我们就介绍最近新出现的一些脑洞大开的小卫星技术。
在刚刚结束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在主题演讲中公布了其宏伟的载人火星探测计划:利用一枚近7000吨的运载火箭先后两次从地面发射,分别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