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huo197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从而获得对知识的学习,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力争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彰显数学的趣味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而新教材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归纳,例如,学习圆时,用车轮是圆的来引入学习,学生就非常熟悉,在初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后,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中,让学生在操场四个角中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学生不需要定理也知道怎样是最短的,实践证明,用实际问题来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彰显数学的趣味性,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二、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来提高探究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任务的最终接受者和承担者,我们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探索意识,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性、直观性、过程性等特点,来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交流,新教材中呈现出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些都需要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还要相互讨论交流,在文字中还加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话语,大大的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问题的探究能力,知识结构比较恰当,难度适中的教材内容,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交流讨论与合作,再由教师给出结论,效果是最好不过的,不过对于那些难度较大又很难定论的问题,就不提倡学生讨论了,
  三、利用数学特殊美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乐趣
  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一般人难以察觉到,它不可能像美术或图片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这需要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由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学生一旦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这也是学生受益终身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以及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我们可以挖掘出数学中的“统一美”,数学是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的,它们中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这种联系非常抽象,我们就努力挖掘数学的“抽象美”,数学逻辑推理性强,逻辑思维严密,数学讨论中就要挖掘数学的“严谨美”,还有像什么“奇异美”、“对称美”等等,总之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循循善诱,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一旦感悟出数学美,就会带来学习的乐趣,
  四、探究数学规律和本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新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性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数学规律和本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可让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实践,通过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知道了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总之,我们要创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尽量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体验学习数学中带来快乐,这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新课改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的提高从多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高实效;探讨  一、激活身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不是取决于教师反复讲解,而是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展开程度和学生自主求知活动的质量,就物理课堂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涉及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方法,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现象的本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根植于本土的内生型制造业产业集群对增强综合国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近几年来,内生型制造业产业集群面临着内外交加的双重考验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选取适当的课题,然后采取科学研究的方式对课题进行科学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并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从探究式教学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由过去学习的主导者变为了引导者,而学生则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获取者,这样,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从而在这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基于分析中职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德育价值及策略,首先分析德育价值,能够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之中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分析
摘要:新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学会探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作阐述,  关键词:教学;方式;转变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之所以教学方式单一的原因是把学生当做知识接受的容器,教师不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按照自己的思路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指定学生如何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之下,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以现行的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究,并最终获得新知识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从探究式教学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具优势.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两千多年时间里,我国政府的层级结构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三级制或者四级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加强和巩固基层政权,把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
摘要: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相比,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创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获取知识的渠道,并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有效途径  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要求,也是学生后续化学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化学教学全过程,体现化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系统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维能力;主体;情境  一、养成思考习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首先要从养成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人手,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行为支撑.结合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