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500元去联合国工作?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光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由当地代理人进行“招聘”,并将收取的钱财上交“北京总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传销式诈骗”团伙
  只交500元,就能在联合国工作,还能获得联合国发放的几十万元“安置费”,这等好事,让人实在不敢相信。
  68岁的四川农民陈光华,就声称能够办到这件事:从2007年开始,以“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总指挥”自居的陈光华,对外宣称筹办该机构需要工作人员,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各地开展招募活动,向应聘者收取几十元至两千元不等的费用,只要交了钱的,陈光华都许诺能安排工作,上岗以后更有丰厚福利。
  这种好事没有人愿意错过,陈光华的招募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7年时间里,“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逐渐成长成为覆盖全国的庞大组织,工作人员近百人,还有800多人交了钱等着上岗。但谁也没想到,这个“来自联合国”的组织,会在2014年4月戛然而止。
  地摊上成立的“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
  陈光华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除了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一直没有正当工作。1967年,陈光华曾因反革命罪被成都市某法院判处了7年有期徒刑,在成都某农场改造并出狱后,有点“谈资”的他特别喜欢“满嘴跑火车”,非常能侃。
  2007年8月,无所事事的陈光华看到路边刻假章的地摊,随即起意想刻个假章来弄点钱花。刻点什么呢?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陈光华平时也喜欢看看报上上网,还总爱关心些时事,他知道,政府机构的章是最能唬住人的。陈光华让地摊小贩一口气刻了5个假章:1个“联合国”的英文钢印,3个分别刻有“联合国军事委员会”、“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财政专用”的印章,1个刻有“陈光华”名字的手戳。
  根据陈光华的预想,5个假章都是为证明“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机构的存在,他自己就担任“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的“总指挥”。通过在朋友圈里散布“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需要招聘工作人员的消息,陈光华所在的成都某小区居民们都知道了他的身份“不一般”,而且听说是“联合国”下属机构招聘,大家更是心生敬意、毫不怀疑。面对纷纷来咨询的居民,陈光华胸有成竹地表示自己既然是总指挥,就有权给大家安排任何工作,只需缴纳一定的“入会费”就行。
  刚开始陈光华将费用定为500元,但因为很多希望加入的都是小区里的无业人员和退休人员,有的家庭经济困难,有的家庭相对富裕。陈光华便动了心思,根据不同人的经济状况设定不同的“入会费”,金额从50元到2000元不等。对于家庭特别困难或者自己相熟的朋友,陈光华甚至直接免除了他们的费用。
  对于收费较高的人员,只需要再缴纳42元工作证件的“工本费”,陈光华就会制作“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的工作证件发放给他们。陈光华深知该机构根本就是“浮云”,一旦“成立”他便无钱可赚,所以为了安抚交费人员,他总告诉他们“机构正在筹办中”,以便无限期地进行他的骗局。
  与陈光华同住一个小区的丁钰是第一批交了500元入会费的“早期员工”之一。听说丁钰拥有一辆日本轿车,陈光华就琢磨让丁钰给自己当司机,还可以彰显下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陈光华不仅给丁钰发了一本工作证,还做了承诺:“等这个机构完全筹建完成后,给你35万元作安置费。”为了所谓的“安置费”,丁钰对陈光华言听计从,还每天给陈光华当“免费司机”。
  就这样,短短几个月,陈光华在成都地区不仅“吸纳”了数十人加入“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还有了随时可以使用的私车和私人司机。
  “传销式诈骗”:全国各地有机构
  2007年9月,陈光华去了一趟北京,在丰台区认识了一个叫陈玉海的人,两人颇为志趣相投。听说陈光华筹建“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时,陈玉海便对此事念念不忘,甚至还亲自去了趟成都找陈光华商量“筹建大计”。
  终于,在陈玉海“诚心诚意”地表态后,陈光华任命他为“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北京地区的“代理人”,并将北京作为“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的总部。从此,陈光华以北京为中心,开始将“魔爪”伸向全国各地。其间,久居北京的陈玉海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一边负责联络安排在各地设“代理人”,一边负责将收取来的“招聘费”交给陈光华,自己则扣下其中一部分钱留作私用。
  从2007年至2011年间,陈玉海打着“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的幌子,先后在北京市丰台区向30余人骗取了500元到2000元不等的费用,总涉案金额达3万余元。
  同时,陈光华还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由当地代理人进行“招聘”,并将收取的钱财上交“北京总部”。陈玉海和陈光华二人作为以“联合国”为幌子诈骗的“高级领导决策层”,负责组织指挥整个团伙的诈骗活动,设计诈骗方案、分配非法利益、保障团伙正常运行,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传销式诈骗”团伙,加入的成员近百人。
  随着“招聘”的人越来越多,陈光华的局也越布越大。2012年,陈玉海因病去世,陈光华便接管了所有“分支机构”。
  2012年3月,“独掌大权”的陈光华为了让自己成立的机构更有说服力,就在网上找了份授权书的样本,制作了一份名为“联合国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授权书”的文件。文件抬头是“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中文字样和英文的“CHINA GOLOBAL PLAN COMMAND”,内容为授权中国某领导人担任“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副指挥”,而落款则是自己的名字“总指挥陈光华”。这份授权书不仅写得有模有样,还是有“联合国”印章的“红头文件”。
  陈光华还设计了自己“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总指挥身份的来龙去脉:“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的首次提出是在1954年的万隆会议中,当时周恩来总理任命了自己父亲为该指挥部的筹划人,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几年后父亲离世,便将这一“使命”交给了自己。1998年,联合国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一次会议,中国国家领导人又一次提出了筹备该机构的建议。经过联合国和中国领导人商议后,于2007年正式任命自己为“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总指挥,并将办公地点设在北京市复兴门附近的国防大楼。   如果来应聘的人对机构有所怀疑,陈光华就会给他展示来自联合国的授权书,并把该机构的来龙去脉说给对方听,一般来说都足以打消他们的顾虑。因此,从2007年至2014年这七年时间里,陈光华利用他的“传销式诈骗”方式轻而易举地骗倒了全国各地共计800多人。
  打着“联合国”的幌子行骗
  在众多的受害人里,61岁的北京市丰台区的李和平是其中之一。李和平是陈玉海以前在工厂工作时的同事,退休后常与陈玉海聚在一起聊天。
  2007年9月,李和平得知陈玉海成为了“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的北京地区代理人,心里十分高兴,想着自己的二儿子、侄子都没有工作,李和平便先后给了陈玉海1000元、2000元现金,作为他们的“入会费”。收到钱后,陈玉海很快地给了他两本印有“环球计划执行证”的工作证,并告诉他,待这个机构建成,两个孩子就能直接入职了。
  李和平很高兴,他认为,反正这个什么指挥部还在筹建中,孩子们可以先拿下这个联合国的“金饭碗”,再“边走边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机会;而自己呢,正好退休了没事干,陈玉海是不是也能给自己谋个职位?
  于是李和平试探着问陈玉海,还能不能再给几个人安排工作呢?得到陈玉海肯定的回答后,李和平先后给自己、大儿子、自己的好兄弟各交了2000元。谁知半个月后,陈玉海有点后悔收少了费用,于是又让李和平补交了1000元。
  李和平至今记得工作证的样子:黑色的外皮,内页左侧有姓名、照片、身份证号、工作编号、识别码,右侧则写着醒目的“环球计划执行证”七个大字,最后还附有这样一段话:执证人必须严格遵守家法、国法、国际法以及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规定,如有违纪违法的现象一律严惩,末尾注了“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并附有一枚机构的大红印戳。为了使证件更可信,上面还设有“监察电话”,实际上就是陈光华自己的手机号。
  如果不是公安机关上门询问,李和平大概永远意识不到,这本黑色证件其实就是地摊上花10元钱办的假证,而所谓联合国下属“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仅仅是来自成都一个小县城的农民虚构出来的。
  7年诈骗20多个省市共计800余人
  正当整个诈骗团伙朝着“做强做大”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陈光华“出了事”:2014年4月9日,陈光华来到北京市丰台区拓展业务,在公安局办理居住证明时,因为使用假身份证而被当场抓获,结果公安干警对他一搜身,几本印有“环球计划执行证”字样的证件随即被发现。
  警方翻阅了“环球计划执行证”的内容,发觉这可能是个骗子,在询问了陈光华“知道联合国有哪些组织机构吗”、“联合国全称是什么”等几个简单的问题而对方无法回答之后,警方立了案。随后在对其居住地进行搜查时,警方不仅搜出了“联合国军事委员会”印章、“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印章、“中国环球计划指挥部财政专用章”等各类印章,还找到了大量印有“环球计划执行证”字样的工作证件。同年5月,陈光华被批准逮捕。
  事实上,陈光华早就用电脑记录了自己的每一笔“进账”,包括行骗近7年时间的“辉煌战果”。案发后,警方翻阅他的记录时惊讶地发现,仅仅在北京地区,登记交费的人就有三四百人,加上在上海、成都等全国20多个省市有记录的,陈光华的诈骗人数已经达到了800余人。
  “这还不算各地‘代理人’没有上报给他的,如果都加上,总人数估计超过千人。”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告诉《方圆》记者,这受骗的800多人多是五六十岁的退休和无业人员,他们或是图给自己谋个“安置费”,或是想给自己或儿女、亲属找份工作。
  令人惊奇的是,这7年间受骗的八百多人中竟然无一察觉并报警。“一方面是由于诈骗数额不高,几百几千块钱对于北京的多数人家并不是非常大的金额,即使发现了也不愿意承认被骗,或者通过报案拿回这些钱。另一方面,陈光华总是称这个机构正在筹备中,受害者们也就处于观望的状态,并不直接认为他是在诈骗。”检察官对此很感慨。
  在谈到陈光华的诈骗手段时,检察官表示,尽管整个诈骗流程漏洞百出,但他仍然利用了普通百姓对上层社会的崇拜和敬畏,尤其是在建立了朋友间信任关系之后,更让他的诈骗顺风顺水。
  截至《方圆》发稿,该案已被北京市丰台区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其他文献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检察院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新思路,着力构建维权、预防、帮教三项工作机制,做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全程化,防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多元化,帮扶未成年人犯社会化,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院公诉二科、侦查监督科先后被授予市级、省级青少年维权岗。  一是立足执法办案,构建全流程维权机制。该院为防范公安机关违法侦查行为损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未成年人刑事犯罪
这几年的艰辛维权路不仅在这个年轻的父亲的脸上留下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沧桑,也让许多的谢河村村民对法律不再憧憬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不会放弃。”尽管与垃圾焚烧厂的诉讼拉锯战早在2011年底就已落下帷幕,但谢勇依旧不愿放弃。2012年8月,几经周折才从国家环保部拿到垃圾焚烧厂排污监测报告的谢勇,向江苏省高级法院送达了民事再审申请书。在他看来,来自国家环保部的这份监测报告将推翻之前的所有判决,还儿子一
这是互联网新职业的一大鲜明特点,将高科技、新媒体手段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嫁接,为受众带来新的浏览和欣赏体验。主要特点是和新技术紧密结合,像自媒体、创客、网店装修师、旅行体验师等,有些已经成形,有些还没有明确界定。但这些新职业的发展趋势已十分明显,并会成为未来的经济现象。
今年以来,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检察院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开设“三大讲堂”,全力打造政治、业务、责任、纪律、作风都过硬的检察队伍。  一是“明检讲堂”。主要是以业务知识讲解、实践经验教授、个人感悟交流于一体的常态化培训。各科室负责人和青年业务骨干结合基层检察工作实际,向全院干警集中讲授岗位知识技能。讲课内容贴合基层检察工作实际,注重检察工作实践,为全院培养
今年以来,河南省伊川县检察院坚持“三个一”工作法,即“一季刊、一堂课、一评查”,深入推進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提高案件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确保司法办案实现零违纪、零错案、零无罪判决的“三零”目标,经验做法被河南省检察院转发推广。  创办“一季刊”。针对退补案件存在“退”而“不补”、“可补”而“不去补”或者仅出具“无法补证的工作说明”重新移送审查起诉的情况,该院创办了《交流与提高》季刊,建
今年以来,海南省检察一分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改会风、转文风”的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机关效能建设,通过统筹会议计划、提高会议效率、严格会议经费审批、精简文件简报等措施有效控制会议规模,着力提高文件质量,改进会风和文风取得明显成效。  一、在“精”字上做文章,提前统计全院各类会议计划。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对全年的会议计划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前收集全年会议及培训计划,经过认真梳理和讨论,比原计划
治理一个社会的成功之处不只在于它的经济如何发达,而在于能让社会比较平稳、比较温和地发展,让社会心态正常地发展  与广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吴筱萍对话时,她毫不谦虚地将自己所在的队伍誉为“一支铁军”。吴筱萍还记得,她2012年刚到反贪局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和全局干警见面,许下了三个承诺:第一是讲政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第二是讲学习,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第三是讲团结,与反贪人共甘共苦、荣辱与共。  回
业主不交管理费、水电费等,物业管理公司是否有权停水停电、罚款,行为是否违法?  第一,关于停水停电问题,从法律角度,水、电、气的提供与使用是业主与供水电气公司之间形成的一种法律关系,而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则是物业服务的法律关系,物业公司根本无权对业主停水、停电、停气。缴纳物业管理费、水电气费,是业主的法定义务,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公司有权追缴;不交水电气费,应由相应提供者追缴。  第二,关于
自去年以来,安徽省检察机关掀起了“抓特色、创品牌、育典型”活动高潮。安徽省涡阳县检察院“创建安全办案模式”被列入今年全省基层院37个重点培育品牌。  “2 6”讯问模式  在办案方式上,涡阳县检察院改变了以往车轮战、疲劳战等粗放型办案模式,创新使用“2 6”模式精细化办案,即由2名主办检察官负责讯问,6名辅助人员负责保障1名犯罪嫌疑人的安全。运用“2 6”办案模式讯问的第一个犯罪嫌疑人,便是涡阳县
“中介腐败“的手段形形色色,名义上有宣传费、咨询费、劳务费、信息费、中介费、代理费等各种费用。有的中介组织甚至提供旅游、考察,帮助子女就业、就学,甚至提供无法以金钱考量的性贿赂。这些手段的目的无非是为贿赂款披上“合法的外衣”。贪官们为此绞尽脑汁:  丁书苗的24亿中介费: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落马后,其腐败行为中最严厉的一项系刘志军为丁书苗谋取铁路中标项目。中标后,丁书苗按照1.5%至3.8%的比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