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奋力前行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调研,首先来到了敦煌莫高窟,对敦煌研究院在敦煌石窟保护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就文物保护、研究及传承创新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从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两个方面,深刻阐明了敦煌文化的重要意义,强调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增进民心相通,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要加强敦煌学研究,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期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还特别提到了我院“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物承载灿烂的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我国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去年8月19日在我院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与之前在文化文物工作上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以贯之,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传承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年来,我院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铭记关怀,不负重托,继续传承和弘扬“莫高精神”,进一步加强文物科技保护,积极推动敦煌文化价值体系研究,助力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敦煌文物保护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强石窟建筑、彩绘、壁画的保护,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的管理单位,敦煌研究院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保护科研机构,理应为其他文化遗产地探索出一套完善的科学保护体系,辐射和带动重要文物保护利用事业的发展。
  一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投入,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开展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5项,新立项5项,其中“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授权文物保护技术专利3项、完成技术标准2部,内容涉及墓葬壁画保护、石窟寺风险监测技术研发、石窟寺加固技术等。这些课题、专利、标准的成功申报和实施,将突破我国石窟和古代壁画保护技术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全面提升石窟和古代壁画保护的科学性与精细化水平。除此之外,我们持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在甘肃省政府的支持下,甘肃科技厅整合甘肃优势资源,依托敦煌研究院建立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向国家相关部委积极申报筹建国家级科研平台。2019年底,我们建成并运营国内首个用于文物劣化机理研究的大型多场耦合实验室,首次将仿真与模拟试验技术成功引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在做好所辖6处石窟保护工作的同时,我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依托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设计实施为一体的产学研用文物保护研究与实践模式,不仅服务于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的50多个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文物数字化设计施工项目,还走出国门,为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中国方案。
  在敦煌文化研究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敦煌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敦煌文化本身就具有开放、包容的国际属性。回顾敦煌文化一千多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在敦煌文化中的历史烙印,但敦煌文化在广泛学习外来文化时没有被“胡化”“西化”,反而在融通中西、博采众长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胸襟和气度。我们今天研究敦煌文化,就是要挖掘敦煌文化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精神,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一年来,我院积极开展敦煌文化的价值体系研究,结合时代精神深入挖掘敦煌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开展省部級及以上人文社科研究课题35项,其中“敦煌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坚持“以我为主、互利共赢”的原则,继续深化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英国王储传统艺术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等数十家国外知名机构的合作交流,并与英国牛津大学、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就深化文物保护与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共识。在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的同时,我们在敦煌学信息资源网中搭建“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目录”和“藏经洞文献研究目录”专题模块,通过网络将院藏敦煌学术资源全球共享。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全方位参与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制作的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展现了“一带一路”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充分发挥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佛学研究中心等人文社科平台作用,联合国内外机构主办“2019敦煌论坛:6—9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文化遗产保护、敦煌文化研究等方面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充分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坚持开展国际访问学者计划,根据学术研究需求,接收2名外籍访问学者来院研究、工作,持续引导支持各国学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在敦煌文化弘扬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敦煌文化内容丰富,敦煌石窟艺术绚丽多彩,经过一个世纪中外学者的研究,敦煌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满足人民不断增加的文化需求,我院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深入挖掘文物数字资源,通过科技手段,针对观众的特定文化需求,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敦煌文化价值的知识分享、教育、研学和观众互动参与,让古老的敦煌文化释放新的活力,让文物“活”起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和传承发展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和模式。
  一年来,在坚持“负责任的文化旅游”理念,做好游客参观服务的基础上,我院策划发起“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展走进欧洲高校”项目,完成波兰、匈牙利、奥地利等国高校展览场地的考察。与韩国有关机构合作,先后在榆林窟、莫高窟举办“中韩缘·佛教艺术展”,架起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配合相关部门启动并开展敦煌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增强了在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除了传统的展陈展览,我们还根据不同受众特性推出《敦煌岁时节令》《和光敦煌》《字在敦煌》等形式多样的数字媒体品牌,深受用户好评。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院辖六处石窟暂时关闭,我院联合相关机构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推出“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精品展览”等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活动,丰富了抗击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院还与华为合作,基于“数字敦煌”资源,依托华为河图人工智能平台,联合推出“莫高窟窟内文物窟外看”的智能化虚拟体验项目,探索全新的数字洞窟游览技术。
  在文化遗产管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关心爱护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更多优秀专业人才从事这项工作。
  一年来,作为全国第一家荣获中国质量奖的文博系统单位,我院不断完善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质量管理模式,以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莫高窟文化价值为目标,以多元组织管理系统为基础,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保障,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进一步缓解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不平衡和六处石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现已成为文化遗产管理领域独创而成熟的管理新模式。我们不断创新全院人事管理方式,在认真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争取获得公开招聘自主权和副高级职称评审权,继续支持九名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四名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外进修访学。持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相继颁布并实施《敦煌研究院获奖成果配套奖励办法》等多项制度,全面落实承担科研课题技术人员岗位配套津贴和配套科研专项经费政策,进一步提升了科研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
  一年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被甘肃省委宣传部授予“2019年‘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称号。敦煌研究院荣获“第十六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称号。一人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一人被评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一人被评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并以“数字文保与智慧文博典型示范”荣列“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单体类基地十强榜单”。“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获“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云游敦煌”小程序荣获2020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项目。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院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的重要讲话精神,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我院从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高度来考量,把我院放在全省、全国文博系统的大局中来定位,在《敦煌莫高窟总体规划(2006—2025)》原有思路的基礎上,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推动编制我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度契合的、能够引领我院未来30年发展的《敦煌研究院总体发展规划》。
  二是坚持文物保护优先: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开展文物保护科学和修复技术探索。逐步建立并完善甘肃重点石窟监测体系,推进甘肃石窟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提升。推动莫高窟等六处石窟文物数字化工作,实现文物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继续开展“数字敦煌——藏经洞文物项目”,派专家组分赴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相关机构商讨所藏文物数字化可行方案。
  三是提升研究水平:不断完善敦煌学学术研究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并开展重大石窟寺保护科研课题和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加快石窟寺保护共性技术研发。基于丝绸之路大背景,深入推进石窟考古、历史、文献、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研究,深入挖掘敦煌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加大开门办院力度,持续优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举办系列敦煌学国际学术活动。
  四是创新文化遗产弘扬方式:深入构建院辖六处石窟文化弘扬传播体系,提升六处石窟旅游开放服务质量。探索个性化旅游服务内容,开发高品质研学游项目,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深入开展文化遗产公益活动,继续扩大敦煌艺术展览品牌影响力。联合社会优质资源,加大力度做好数字媒体品牌建设,塑造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数字文化产品。
  五是强化人才支持:紧紧围绕科研、进修、待遇、生活四个重点,健全更具人文关怀和激励效果、能够拴心留人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集聚到敦煌文化的保护、研究、弘扬各项工作中来。大力引进急需人才,提高落实相关待遇,着力营造集聚优秀人才的优良环境。持续加强与国内外传统友好机构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六是坚持项目支撑:结合中央和省市文化产业发展导向,瞄准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新需求,认真谋划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程、项目、课题,主动向国家部委和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积极推进事关我院未来发展的“一基地两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六处石窟旅游开放基础设施和工作生活条件。
  七是传承弘扬莫高精神。坚持把弘扬“莫高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院干部职工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择一事、终一生”,争做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践者、贡献者、引领者,争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力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敦煌研究院建院105年之际,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选择了北敦15403号背《夹注金刚经》和《晋魏隋唐残墨》第36号《夹注金刚经》等“随文注释”式经疏为研究对象,对此类经疏的释经方式、宗教立场及其解经特色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佛教典籍,重点分析此类经疏与禅宗思想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敦煌;《金刚经》;禅宗;慧能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0)05-0109-06  Prajn
期刊
内容摘要:在辨识陕西延长七里村石窟明代浮雕神祇尊格的基础上,本文讨论该窟的诸尊组合、对应关系及整体图像配置。造像突显了以南北极、南北斗为核心的星斗信仰,折射出信众对消災解厄、祈福延寿的宗教诉求。窟内镌刻的炽盛光佛像意义重大,是目前所知该佛明确出现在道教语境的首例造像材料,为进一步研究炽盛光佛信仰补充了新的证据,为探索艺术背后的信仰、文化与社会提供了关键线索。  关键词:七里村石窟;炽盛光佛;星斗信
期刊
远古时期,这里应该是一片润泽的湿地和茂密的森林,成群的鸟向着太阳飞翔,考古化石证明着朝阳最早拥有的昂然与生机。    考古发现使朝阳一举成名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国家地理》杂志创刊110周年庆祝大会上,手持最新一期封面印有尾羽鸟复原图的《国家地理》杂志,称赞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  如果您驱车来到中国著名旅游胜地山海关附近,一个矗立在路边的大广告牌上醒目地写着“
期刊
内容摘要:1944年8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为添建宿舍,在中寺后院的土地庙残塑中发现了一批六朝残经杂文(即土地庙遗书),这批资料自发现以来便备受各界关注。1944年—1946年间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西北图书馆、甘肃省政府均曾致函教育部希望获得对其保管权,但并未得允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庙遗书除一种由故宫博物院收藏外,其余均一直由敦煌研究院保管收藏。  关键词: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俄藏Дx.02160Va文书的释读,认为其应为天宝时期敦煌郡长行坊上申敦煌郡相关部门的公文,可定名为《唐天宝某年敦煌郡长行坊申上载十二月驴马减料帐》。对Дx.02160Va的解读,一方面佐证了学界之前关于唐代长行坊减料制度的相关论断,另一方面给料标准不合常规之处,加深了我们对唐代基层政府的“日常统治”的理解。  关键词:Дx02160Va;長行坊;驴马减料帐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对于敦煌,我们深怀崇敬之情。记得我第一次到敦煌,是在1983年,当时随四川省文化厅组织的一个石窟考察组,在敦煌莫高窟学习考察了四天,印象极其深刻。其后,我们院的很多人都抱着取经的态度,前往敦煌学习,把敦煌当作了心中的圣地。而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已经五次来到敦煌。敦煌历史的悠久灿烂、莫高窟的博大精深,还有鸣沙山和月牙泉的风光无限,当然是我在短时间里数次来到这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贯
期刊
内容摘要:第285窟南壁故事画中有两处人物手持扇状物,学者们多认为是麈尾。文章从文献中的记载及留存图像的辨析入手,结合顾恺之《洛神赋图》,得出第285窟主室南壁故事画扇状持物图像为比翼扇的结论。并结合第285窟多元化的特征,进一步说明在佛教汉化进程中,视觉图像有着明晰与含混并存的特点,进而阐释这种含混体现出的视觉图像上形制与内涵、形式与功能相分离的原因。  关键词:第285窟;扇状持物;比翼扇;明
期刊
“正是因为我自己在农村生活,自己种地,所以我知道农民有多苦,除了农业税之外,农民还有其它负担呢。”山西省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说这句话的时候显得十分激动,眼睛都湿润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末有的高度。他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代表中央政府庄严承诺:从今年起,“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要逐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好!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莫高窟,并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对于敦煌研究院的事业目标、道路方向和发展建设等各个方面做出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和全面具体的指示,给我们提出了关于石窟寺保护、研究和弘扬的新的历史要求。  这个历史要求归结起来就是:石窟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是一项人民的事业,是一项关乎中
期刊
2020年11月7—8日,“2020敦煌论坛: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甘肃省莫高窟召开。本次会议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主办,得到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的资助。来自国内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5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现世,数以万计的古代珍贵文献得以被世人所知,由此逐渐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