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缘何暂停终止《访问部队协议》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1983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日,菲律宾外长洛钦宣布,根据杜特尔特总统指示,菲已向美国驻菲大使馆发出外交照会,通知自6月1日起,把终止美菲《访问部队协议》的进程至少推迟六个月,菲将与美国维持强有力的军事同盟关系。四个月前,菲律宾才正式启动终止该协议的进程,协议原本今年8月自动终止,但菲方态度在最终期限到来前发生反轉,背后有哪些考虑?

《访问部队协议》缘何重要


  美菲《访问部队协议》于1998年达成,1999年正式生效。它与《共同防御条约》(1951年)和《强化防务合作协议》(2014年)一起,构成美菲军事关系支柱。美菲签署该协议与当时的南海形势密切相关。1995年中菲“美济礁事件”发生后,菲重新审视冷战后的美菲同盟关系,认为有必要改变美军力量自1992年完全撤出后无法进入菲律宾的情况,以倚仗美国对付中国。
  《访问部队协议》实际是个部队地位协定,全称为美菲《关于访问菲律宾的美军部队待遇的协议》,为美军人员在菲参加军事演习及人道援助和救灾行动所应享有的待遇提供法律依据。该协议规定了美军人员及装备进入菲律宾的条件、活动范围及便利,包括人员免签、舰船和飞机自由进出及美方对美军违法人员拥有法律管辖权,等等。协议生效后,美菲每年在菲境内举行200多场联合军演等活动。
  《访问部队协议》是对美菲同盟基石《共同防御条约》的补充和落实。如终止该协议,美方人员和装备进入菲律宾的程序将更为复杂,法律权利也会受限,联合军事活动次数将不得不削减,危机当中或战时美军向菲提供支援的能力会受较大影响,也就意味着《共同防御条约》“空心化”。美菲后来签署的《强化防务合作协议》也是以《访问部队协议》为基础的,默认美军人员和装备所受待遇遵循《访问部队协议》的规定。因此,终止《访问部队协议》也将对《强化防务合作协议》带来挑战。
  对美国来说,终止《访问部队协议》还将使其在南海周边的军事存在失去主要依托,只能从距离较远的日本、关岛乃至澳大利亚的基地投送军事力量,削弱其应对南海危机事态的能力。军事关系的趋冷也将影响到美菲整体关系,使美国推进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损失重要一环。

菲律宾暂停终止协议背后的动因


  菲律宾在就暂停终止协议致美方的照会中没有表明具体原因,仅笼统表示“鉴于地区政治和其他形势发展”。具体分析,大概是看到了以下变化。
  首先,新冠疫情与地缘政治相互作用,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等新的地缘战略变化。菲外长洛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杜特尔特总统认为,“在全球暴发疫情和大国关系紧张升级的时刻,为了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必须迅速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这表明,随着中美博弈日趋激烈,菲为避免因自身行动给外界造成“选边站”的印象,对于是否终止《访问部队协议》,转向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即在大国之间“两面下注”。此外,菲律宾属于东南亚受疫情打击比较严重的国家,迫切希望获得美国在抗疫方面的援助。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杜特尔特4月通电话时也表达了愿助菲应对疫情的姿态。而从以往的情况看,美菲《访问部队协议》在帮助菲律宾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确发挥着重要作用。
菲律宾苏比克湾,曾设有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

  其次,近期南海形势发展及菲律宾的一系列举措,也对其重审终止《访问部队协议》的决定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今年以来,东盟部分声索国加强了在南海的单边活动,如越南渔船在我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侵渔活动增加,马来西亚派出“西卡佩拉”号勘探船在南沙部分区块开展钻探活动等。为应对这些情况,中国加强了在南海的维权执法力度,与有关国家发生了一些摩擦,如4月2日越南渔船与中方执法船相撞并沉没。事件发生后,部分国家大肆炒作,加剧了局势紧张。受此影响,菲律宾也开始发出不利于中菲关系的“杂音”,如针对越南沉船事件表达对越方支持,向中方提交照会质疑“中国对其海军舰船进行雷达照射”,并抗议中国在三沙设立市辖区。这表明,在南海问题上,中菲互信仍显不足,而菲国内部分势力借机渲染南海形势“复趋紧张”并向杜特尔特施压,为维持美菲同盟关系造势。
  第三,美菲国内反对终止协议的力量巨大。自菲律宾启动终止《访问部队协议》进程后,美菲两国不少政要、学者强调该协议对美菲同盟意义重大,呼吁采取措施挽救协议。在菲国内,虽然杜特尔特态度坚决,但外长、防长等内阁成员持不同看法,认为终止协议将损害菲律宾的安全,坚称菲在南海、反恐、军事现代化等问题上都需要美国的帮助。菲议会领导人也向最高法院提交请愿书,要求尽快裁定杜特尔特是否有权终止《访问部队协议》。从美方看,国防部长埃斯珀表示终止《访问部队协议》的决定“令人遗憾且方向错误”,美方将仔细研判,并在180天内想办法解决问题。美驻菲大使金成与菲驻美大使何塞·罗穆尔德兹多次就该问题进行讨论,双方提出参照菲律宾与日本、澳大利亚的部队地位协定,尽快谈判新的《访问部队协议》,或对现有协议进行修订,以便能让美军保持在菲开展军事活动的权利。4月30日,美国宣布同意向菲出售6架攻击直升机,也有影响菲方立场的考虑。

后续发展仍存变数


  菲律宾暂停终止《访问部队协议》,把美菲关系中一个棘手问题暂时搁置下来。依托该协议,美菲联合军事活动可继续高频度展开,双方还可以继续推进《强化防务合作协议》的落实,在菲军事基地加快修建设施,并进一步增加美军舰机在菲停靠和人员轮换部署。菲方致美方的照会显示,菲将先暂停终止协议进程六个月,之后可延长六个月,再视情做进一步决定,不排除届时彻底停下终止协议的进程。不过,即使《访问部队协议》得以保留,也未必能解决美菲之间深层次的同盟管理问题。短期看,至少在2022年杜特尔特任期结束前,美菲维持协议的需求与杜特尔特本人的对美强硬政策之间将继续存在张力,菲之所以宣布“暂停”而非“停止”终止协议的进程,就是为日后再度调整立场留有余地,如果美方继续干预杜特尔特推动的扫毒运动等菲国内事务,菲仍有可能重新拿协议开刀。中长期看,菲方希望在美菲同盟关系中取得更加平等的地位。尽管美菲历史联系紧密,菲国内亲美势力始终较强,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也不时高涨,有时表现为反华,有时主调是反美,杜特尔特上任后是明显向中国靠拢。随着国际和地区格局的变化,如果菲律宾认为美国无法再维持对其安全承诺,美菲联盟的裂痕还将扩大。
  美菲军事关系修复和升温,可能使美国借机加大对南海事务的干预,不利于南海形势的稳定。但是,杜特尔特的执政理念仍是在大国特别是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不会倒向美国。中菲在南海问题上保持着双边机制性对话与磋商,两国应充分利用它们继续增进在南海问题上的互信,推动南海共同开发取得进展。而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积极向菲捐赠医疗物资和派出医疗专家组。今年是中菲建交45周年,双方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各领域合作,推动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走向深化。
其他文献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是人类在21世纪的首要时代命题。当前,绿色技术正搭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车深入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碳中和(净零碳排放)的绿色发展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共识。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
6月22日,美俄两国在维也纳进行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的首轮续约谈判,但未取得成果。美国军控特使比林斯利表示,“美国将在特定情况下考虑延期该条约”。而所谓的特定情况,指的就是包含中国在内的、具有严格核查措施的新的三边军控条约。近年来,美国“退约成性”,还动辄将“失约”责任“甩锅”于中国。针对美国的战略施压和隔空喊话,中国已明确表示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三边军控谈判”。事实上,
张蕴岭  近年,国家开始重视区域国别研究,一时间,全国建立了众多研究机构,有关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设置问题也开始引起关注。  在我国,区域国别研究一直是居于重要地位的,我所在的中国社科院就有多个专门研究区域国别的研究所。但是,由于学科分类是按专业门类划定的,大学教育系统要进行学科评估就找不到它的位置,学位授予也无法进行,最后只好把成果分散到各个专业门类,学位也是如此。所以,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机构,大
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李克强说,朝美领导人河内会晤后,双方都表示要继续接触。接触总比不接触好。我们还是要保持耐心,要抓住机遇,特别是当前显现出的积极因素,推动对话,特别是朝美对话,实现大家都希望得到的成果。中国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希望保持半岛的和平稳定,这个立
1月1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俄罗斯进行为期一天的工作访问,并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是默克尔今年首次出访,也是德国总理五年来首次访俄。与“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相关的能源合作是默克尔此访重点议题之一。“北溪-2”管道经波罗的海海底连接俄罗斯和德国,再通过德国干线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欧洲其他地区。2019年12月,美国通过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宣布对参与该项目的企业进行制裁,要求立即停止
李晨阳  2021年2月1日是缅甸新一届联邦议会举行首次会议的时间,但就在这天,缅甸国防军(以下简称缅军)采取了让世人震惊的行动,拘禁了总统吴温敏、国务资政杜昂山素季等民盟高层领导以及各省邦行政长官,同时实行电信管制,国家电视台宣布因技术原因停止播出,重要城市的主要路段以及敏感边境口岸实行交通管制。随后缅军电视台宣布,根据2008年宪法第417条的相关规定,国家进入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由临时总统吴
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以来,巴西极右翼政府成员多次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攻击,中巴关系出现了自两国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外交“风波”。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之子、联邦众议员、众议院对外关系及国防委员会主席爱德华多·博索纳罗、巴西教育部长温特劳布和巴西外长阿劳若等巴西政府高官先后发表言论攻击中国。针对相关言论,中国驻巴西大使馆予以严厉谴责。巴西政、商、学、媒体界很多人向中方表达了声援,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刹车”作用。新
近期,东非多国遭受大规模蝗虫灾害,国际社会普遍担忧灾害在当地发展成严重的饥荒和人道主义危机。蝗灾正向非洲其他地区蔓延,并已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亚国家。与此同时,新一波蝗群正“蓄势待发”,存在入境我国的可能。我国应考虑对受灾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和技术支持,同时提高警惕,严密监控蝗灾传播动态,保护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殊时期的农业生产安全。蝗灾或从东非扩至全非洲  非洲历史上蝗灾多发,萨赫勒地区就是
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习近平指出,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建交以来,两国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2015年我对英国进行了成功访问,双方共同揭开了中英关系“黄金序章”。中方愿同英方一道,推动中英关系在新时代健康稳定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世界繁荣稳定提供更多助力。  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科学家、核计划负责人法赫里扎德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近郊遇刺身亡。当前,无任何组织、个人宣称对此事负责,但伊朗认定以色列是幕后黑手。此前的7月,伊朗认定纳坦兹核设施离心机研发中心遭遇袭击也是以色列所为。2018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对法赫里扎德发出点名威胁。此次遇刺事件恰逢美国总统选举的时间节点,当选总统拜登曾明确表示美国将重返伊朗核协议。然而这起暗杀事件给伊核问题、美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