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最美丽的音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feng11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诵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诵读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记忆、理解、阅读写作能力提高、再现文章美、陶冶学生情操等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指出诵读应让学生全员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划分节奏、处理重音、投入感情、艺术表演等方法将诵读学习做到更好。
  关键词:诵读;作用;实施方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每日清晨,琅琅书声回荡在耳边,悦耳动听。紧张而忙碌的学习就在这清脆的诵读声中拉开了序幕。
  何为诵读呢?谈到古文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同于一般的默读,也不是小声的念读,而是端正姿势,有感情的高声朗诵。可以说,诵读是语文课堂上最美丽的音符,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诵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之一。一直以來,我们在语文学习中都在强调语文学习有四项基本功即听、说、读、写。诵读便是这四项基本功中的一项。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诵读这一环节。一篇文章,学生没有读熟,老师就开始讲解,必然会让学生手忙脚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找不到文中的重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诵读教学,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让学生先把要学的文章读熟。只有读熟了文章,了解了内容,学生才能够跟着教师的步伐轻松前行。
  诵读有助于学生长久记忆文章内容。我们都知道幼年学过的诗词、背过的课文即使过去了几十年,我们都会记忆犹新。而到了中年甚至青年时期背过的东西却总会遗忘。为什么年代久远的却能够记住,而年代相对较近的却容易忘掉呢?原因就是孩提时代我们学东西习惯于诵读,而年龄大了却习惯默读。我们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把10名学生分成2组,同样的文章,一组学生高声朗诵记忆,一组学生默读记忆。第一天检查所有学生都记住了文章内容。一星期后再次检查,发现高声诵读记忆的学生依然可以一字不差的记住文章内容,而默读记忆的一组已经有3位同学记忆模糊。事实证明高声朗诵比默读记忆记得更为长久。
  诵读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可以说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贯方法。古代的私塾先生在教垂髫小儿读书之时都是让孩子们端正坐姿,高声诵读。可见古人对诵读的重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的次数多了,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明了、深入、透彻。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奥妙,能够贴近作者的心灵,与作者进行灵魂上的沟通,进而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道理、表达的情感。时间久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诵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反复诵读大量的课文或书籍后,不自觉的会模仿这些文章进行自己的写作创作。长期积累下来的好词、好句、好段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潜移默化中便去模仿经典之作。久而久之,写作水平便会大有提高。
  诵读可以再现文章的美。优美的文章都如同音乐般有着和谐动听的旋律。或婉转缠绵、或铿锵有力、或流动欢快、或严肃平静。有感情的将这些内容诵读出来,文章的美便再现出来了,文中所表达的意境会在深情诵读时浮现于脑海。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其中。
  诵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在语文课上诵读的内容都是千百年来流传于世的经典之作。有《弟子规》《三字经》的谆谆告诫、有诸子百家的高谈阔论,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低音轻唱,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奔放。读曹操我们树立建功立业的信念;诵李白我们学会洒脱乐观,品杜甫我们学会忧国忧民。岳飞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达精忠报国的决心;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告诉我们有一颗赤子之心就该为国尽忠;梁启超用“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告诉我们少年就是祖国的未来……先贤对我们寄寓的厚望、祖国对我们提出的希望都在千千万万经典的作品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如果能让学生经常诵读这些经典篇目,一定会触动他们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也会在这声声入耳的音符中不断地传承下去。
  另外经常参与诵读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能够快乐开朗的生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诵读教学呢?
  要全员参与,勤加练习。让所有的孩子都开口读。有些孩子性格腼腆,不善言辞,教师应鼓励其多参与诵读。对于一些不能独立完成诵读的孩子,我们采取小组帮扶的方法,让其他同学带着一起读。
  诵读不是随随便便念一念,还有很多的技巧需要学生了解。
  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比如诵读一首诗词。看到这首诗词,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诵读,而是引导学生将它的节拍划好,逐句把握节拍,停顿。找好节奏。
  读出重音。一篇文章、一首诗歌、一句话都会有他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要指引学生找出每句话、每段话、每篇文章所强调的重音,做出重音标记。诵读过程中重音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声音的上扬、下沉、拉长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找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诵读作者所要强调的部分。避免不自然的强调。
  读出感情。读出感情可以说是诵读的灵魂。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很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感情分类。比如感情表达有平静严肃的、有流动欢快的、有惊悚恐惧的、有悲伤哀婉的、有慷慨激昂的等等。然后让学生去细细揣摩每一种感情在诵读时应该如何处理。语速应该如何控制。
  读出艺术。文学作品有诗意美,诵读便是要把这种诗意美用语言表现出来。要把诵读读成艺术,我们还需要教会学生诵读表演。诵读表演除去前边所说的要节奏感强、重音强调自然、感情充沛之外,还要学者给朗诵作品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诵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学生自己也会觉得幸福、自豪。另外还要教学生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比如面部表情,手势等等。所有学生都掌握了诵读技巧之后,就可以将文学作品诵读加入配乐、表演等艺术因素,读成艺术!
  诵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意义非常,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不断探索学习诵读的技巧,把诵读学习做到更好!
  作者简介:
  刘庆华,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创造多种条件,营造恰当氛围,使学生喜欢诗词,感受到诗词的美并逐步培养理解诗词美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美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美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的美诗佳词就像天
摘要:思想政治课程承担着传播先进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是指导高中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增进社会理解的基础课程。新媒体时代,网络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既要完善课堂教学,更需要与时俱进,有效整合多方媒体资源,赋予高中政治教学以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从新媒体时代高中生价值观现状分析出发,探索新媒体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的必要性及可采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摘 要:贯彻“十九大”精神,优先发展新时代教育事业、实现伟大中国梦。我国教育起源于商代,经历了从商周的“庠序私学”、隋唐科举学校直至近代把教育划分为初等、中等、高级教育,学校集中培养的模式,对当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互联网、智能科技、生产力高速发展,倒逼教育朝着“个性化”“定制化”“高效化”趋势发展,作为公立教育的补充,市场化教育应运而生。市场教育机构作为公立课堂的补充,不仅仅是学习时间的延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通常忽视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习惯,这就导致学生在大量练习作业中,没有科学方法指导,学习效率难以明显提升,解题能力难以提高。因此,本文聚焦于培养初中生数学反思思维习惯,提出相关创新策略,及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并且通过双向反思,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水平的认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促进初中数学教学革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步更新了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并且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由于兴趣爱好不同,以及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程度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一定的区别,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引导与帮助。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数学,学习潜能生,根据其认知情况以及学习情况予以有效引导,切实启动学海搁浅之舟,促使学生更
摘要:翻译伦理主要是处理翻译活动中各相关利益方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规范问题。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必然会与原文作者、目标读者以及译文赞助者等相关利益方产生不同联系,并对这些相关利益方负有不同的责任。由于这些责任不总是兼容的,所以译者要对这些责任进行选择。本文从翻译伦理的角度出发,以切斯特曼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为基础,深入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应该如何进行责任选择。  关键词:翻译规范;翻译伦理;译者
摘 要: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全面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效率的前提和保障。笔者拟从研透考纲明确目标、活化教材创新使用、了解学情有的放矢等三个方面浅谈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助力高效课堂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优化;高效     在中高考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传统意义上的“小科”虽然比以往有所重视,但因该学科在课时、上课时间、考试、课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指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关键数学能力”。空间观念是学生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空间观念离不开学生的空间想象,而空间想象也是小学生几何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发展空间思维、建立空间观念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圆柱和圆锥”一课的听课感悟,谈一谈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很好的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空
摘要:由学生郊游引入,从体验、创造、实践、规划四个方面进行经验分享。用我校真实的教学案例介绍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的具体活动的开展过程,用教学实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指导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摘 要:学生有生活但是不会表现生活,有想法但是表达不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经验,探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广泛积累素材,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积累;素材;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能够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因此,通过广泛积累素材来提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