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学资源 提促传统文化熏陶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r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王学林认为:“阅读教学不只是知识点传授,而且是思想的演绎,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的熏陶。”引领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语文教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作品中的教学资源,尽力促使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统编版初中语文课本收录了不少精彩的古诗词作品,古诗词作品意味深长,蕴藏了不少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挖掘相关资源,促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关注作者,联系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是解读作品的方法。“知人”,指的是在诵读古诗词作品的时候,要尝试探究作者的自身经历,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和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理解古诗词,就能和作者形成精神共鸣,进而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论世”,指的是在诵读古诗词的时候,全面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时局特点,进而更客观地阅读作品,挖掘作品中的文化信息。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的《观沧海》一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颂,体会作者豪迈的心情,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下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歌创作于建安十二年时,曹操北征乌桓,获胜后回程时创作。在学生了解这一背景后,再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大家想象一下,当作者带着雄师来到海边的时候,看到壮丽的景象,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体会到:“作者大获全胜,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平定天下、建功立业的理想,所以心中顿生豪迈之情。因而,这首诗歌也充满了这样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秋天一般都会给人悲秋的感觉,但是作者为何写出了豪迈之秋呢?”学生会认为:“作者心有壮志,以景托志,这才写出了豪迈之作。”
  利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阅读古诗词,能让学生对古诗词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能和古诗词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站在更原始的层面上思考古诗词。这样,就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形成大有裨益。
  二、指导诵读,呈现意境画面
  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是一个极佳的方法。古诗词常常有着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定的意境。然而,仅仅阅读文字则很难感受到作品的意境,若能鼓励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深情诵读作品,学生抑或能更好地进入到该意境中,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播放符合诗歌意境的音乐和图片,鼓励学生配乐看图诵读,在诵读中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这样能让学生和传统文化直接对话,便于学生积累并学习传统文化。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的《天净沙·秋思》呈现了各种不同的意象,在教学时,首先给学生播放展现苍茫田野的图片,并用能体现思乡情怀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然后鼓励学生在音乐的辅助下诵读这首诗歌,引领学生说说自己的脑海中呈现了怎样的画面:“尝试将各种意象组合在一起,说说这些意象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在想象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首诗歌展现的意象都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体现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思乡之情,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情感,要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异乡有什么不好的吗?‘小桥流水人家’不也是很美的场景吗?为何不好好欣赏美景呢?”学生认为:“可是,那不是作者自己的家乡,在作者看来都是‘枯藤老树昏鸦’,更感凄凉。”通过诵读,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中的家乡情怀。
  诵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诗歌特点的需要,可以采用自由诵读、分小组诵读、配乐诵读、角色诵读等多种不同的诵读方法。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想象一边咀嚼古诗词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对作品的理解中,从而和作者进行情感碰撞,进而获得更多美的感受。
  三、分析情感,懂得大爱情怀
  “文以载道”,古诗词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凝聚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因为不少诗人都将自己的爱和对生活的体会融入到了作品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品味古诗词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声,体会作者的大爱,引领学生通过品读古诗词感受到作者的人性之美,这对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的《登幽州台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感受作品中的情怀:“这是作者登高望远时创作的作品,你诵读这首诗歌时体会到了怎样的整体感受?”学生认为:“作者有一种抑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教师追问:“可是,他只是一个小民,‘天地之悠悠’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为何要心生郁闷呢?”学生认为:“作者怀着一颗建功立业的心,但是,他却有着怀才不遇之情,因此十分郁闷。”还有学生认为:“即使只是普通的百姓,同样也有着想要保家卫国的大爱情怀,而作者的心中就有这样的情怀。”通过分析作品的情感,学生体会到了这个传承千古的情怀——爱国之情,最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理解,说说自己是否也有爱国的情感。
  在感悟作品情感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古人忧国忧民的大爱情怀,感受到了真挚的兄弟情谊,更体会到了坚毅的品德,了解到了忠孝仁义等传统文化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统文化指的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它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沉淀,是宝贵的财富。在组织学生阅读古诗词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挖掘古诗词中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促使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文情怀、价值取向等,進而促使学生有效吸收传统文化,提取传统文化之精髓。
  [作者通联:江苏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运用M atlab完成电力系统计算机距离保护的仿真,应用了两种基于线路模型的解微分方程的阻抗算法,分析了其应用于不同参数线路时的适应性,并通过分析在考虑存在干扰和误差时的
针对消防机器人自主作业的障碍物快速检测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随机采样一致性估计的双目障碍物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采集双目视觉左右视图,进行半全局立体匹配获取视差信息
目的 探讨塔布恩阿尔善结合口服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80例,随机分组,A组90例,采取塔布恩阿尔善疗法结合来氟米特片口
一、深度写作的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建设"部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的"命题思路与框架"下,有这样的表述:"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
通过对我国社区财务管理模式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对当前管理模式的发展进行分类归纳,并总结各管理模式的优缺点。针对社区财务模式选择时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总结,确定社区财务
银杏是我国特有树种之一,药用成分主要为银杏黄酮和萜内酯类化合物,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防止老年痴呆。为了使银杏中的有效成分发挥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进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而编写的教材。统编教材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学习写作与所有教育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学生成长。成长分为身体、技能与精神三方面。从语言是交际工具的角度看,写作是一种表达手段,是与人沟通用的,写文章时往往有假想的读者
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核心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对于高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语文核心素养、18个任务群等新的理念越来越受学界关注,而实验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与现行的课程标准产生较大的脱节。为适应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