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生体育锻炼改善学生心理的作用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使其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积极应对学业压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因此,针对高中生体育锻炼改善学生心理展开研究,探究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锻炼;改善;学生心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很多学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素质类学科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体育教学在高中阶段的比重也逐渐增大,所以,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质量便加快创新教学模式。
   一、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为了应对每年秋季学期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育课上的体育活动一直是围绕学生体质锻炼在选项课内容中展开,所以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使其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所以,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体育选项课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
   当前高中选项课分为篮球男生班、篮球女生班;足球班、气排球班、羽毛球班、乒乓球班、健美操班六大項(每学年可重新选一次项目),所以,可以对其进行设计。例如,在篮球男生班和篮球女生班教学中,教师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篮球课上可以放映一场NBA篮球赛,通过对比赛中球员使用的战术技巧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篮球知识。
   除此之外,高三年级可以开展班级气排球比赛,让高三学生参与其中,在日常通过练习气排球缓解来自高考的压力,使其在气排球练习中获得快乐,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收获到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以及教师引导学生淡然面对输赢,使其在其中收获到不骄傲、不自满的体验,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且,高三学生积极参与气排球训练的过程还能影响高一、高二的学生,使其感受到气排球的魅力,为今后选项课的选择拓宽范围。
   二、快乐体育锻炼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体育锻炼不仅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帮助,对提升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也同样有帮助。所以,教师在体育选项课上可以开展一些体育锻炼的游戏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例如,在篮球选项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组织篮球游戏进行投球比赛。将篮球男生班与篮球女生班适当组合起来开展投篮比赛,进行男女搭配的组队,各班级根据人数自由组合,分为五人一组,以篮筐距离为加分标准,离得越远分越高,最远为三分球,若投球失败,扣一分,一共进行五个回合。首先分为两个战队分别各自进行比赛,最后层层选拔,选出第一名。比赛结束后给获胜小组予以一定的肯定和奖励,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友谊,也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收获快乐,这样的教学可以有目的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现学生的自信心。
   三、趣味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前高中体育是以选项课教学为主展开教学,虽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在多数时候学生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体育情感体验,会使其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保证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引入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当前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更好地保证体育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其他运动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类似篮球与跑步教学的结合,通过运球或者穿切配合上篮等方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跑步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篮球技巧,同时也能让体育锻炼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积极且合理地运用体育锻炼,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黄敏.探析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管理学生心理健康[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3):165-166.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立项课题“教改背景下构建高中生身心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课题立项号:2021C751)的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素养与劳动教育具有非常高的融合性、兼容性、互助性和实效性,因而数学素养与劳动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因此,首先阐述中外在数学素养概念上的区别;然后阐释中外在数学素养要素上的区别;最后论述中外高中数学素养与劳动教育融合上的区别。   关键词:数学要素;劳动教育;中外区别;高中生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与课程融合理念的深入人心,教师以创新理念为指导开始为高中生寻求全新的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习作教学的理念与内容上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习作板块的独立性与系统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习作”学习阶段是学生实现“写话”到“写作”转变的关键阶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要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使用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分析核心素养下问题优化法在高中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前提,其次阐述具体的应用举措,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优化法;应用举措   一、问题优化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前提   (一)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摘 要:新课改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在高中教育体系中,英语有着重要意义,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学校对教学工作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也不断显现出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问题;解决措施   一、高中英语课改后课堂教学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高中时期的课程较为复
摘 要:智能交互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充分利用网络直播资源的同时抓好课堂实践训练,让网络课堂与语文课堂实践达到有机统一,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智能交互模式;实践探索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智能交互教学模式逐渐被认可和推行。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仅仅依靠教师自己讲授已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借助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教学效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也是重点内容,在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导向下,合理进行群文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成效。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做好不同文本的对比分析,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群文阅读   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导向,确立群文阅读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实践中重点是制订议题,在确定议题过程
摘 要:首先阐述数学素养与劳动教育的概念简介,确定研究内容;然后简述数学素养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可能,探究二者融合区域;最后详细论述数学素养与劳动教育融合内容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养;劳动教育;融合;高中生   在时代创新理念与核心素养理念的共同推进下,教师也努力为高中生的快乐认知、合作探究和健康成长创设融合性、多元性和新奇性的认知界面,借助具有高度知识性、兼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探究平台加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