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小学科学教学,向课堂中注入更多的活力,让小学生更加欢乐,才能让小学科学教育体系越发完善与成熟。文章主要探讨一下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在小学阶段,科学知识的启蒙十分重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培养起学生探究自然了解科学的兴趣与欲望,能够让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得以提高。
一、和谐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有效应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多媒体充斥着各个学科的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追求教学创新,为了展示个人的业务能力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虽然具有较多的教学优势,但也只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不能代替教师的引导地位,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关注新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实现相互促进的目标。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落实小学科学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技术使用的频率。通过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更深入地探究科学知识,建立起科学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显微镜下的世界”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与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尝试使用显微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通过自己的讲解与独立演示,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没有给每一位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教师更加关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以及板书的书写,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做笔记,通过思考获得有效的科学理论。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明确课堂中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降低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性,提高教学活动的形象性。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水滴里的生物,让学生通过图片展示了解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多媒体的配合促进学生观看对应图片,看到自己在演示过程中所见到的微观世界,让学生产生更加真实的科学学习体验。利用多媒体技术配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环节,有利于小学科学教学因多媒体技术的存在而更加精彩。
二、提高科学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趣味性,有效应用多媒体
更新教学内容,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的重要环节。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学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要促进小学生建立起健康的科学学习态度,教师也要不断向前看,积极更新教学内容。只盯着教材中的内容,虽然能够让小学生在科学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从不同的方面了解存在于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却不能帮助学生建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更新科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趣味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多媒体素材展示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获取与组织有关于科学知识的多媒体素材,能够让小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利用创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不断参与到科学知识探究实践中去,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占有主体地位。
在学习“显微镜下的世界”这一单元时,其中有一节内容为“做酸奶”。酸奶,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更好的发挥个人引导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酸奶自制的主要步骤,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有形象的参照物,使学生能够在课内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关注其中的科学知识、在课下能够按照视频中的步骤积极实践,努力成为成功的酸奶制作者、在视频中要有自制酸奶的材料介绍。即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有具体且明确的步骤演示,比如在鲜牛奶里,掺入一到两勺白糖煮开几分钟。待牛奶冷却到35~40度,掺入两勺酸奶,细心搅匀。再倒入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化特点,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于课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观察科学现象,即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获得科学学习的结论,即细菌,将牛奶中的一部分糖转化成了酸。又如在讲解“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火山和地震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火山与地震相关新闻,利用最新的社会事件,给学生展示火山爆发与地震灾难发生的具体现象,人们的感受以及应急措施,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三、改革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有效应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技术更新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是促进课堂高效的重要手段。在多媒体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虚拟仿真软件越来越多。教师可以利用仿真技术推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真实性的提高,使学生更有课堂参与感。仿真教学,能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与科学知识相关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接触科学知识。在多媒体设备的影响下,学生的多感官能够得以调动,其科学感知力会越来越好。除此之外,多媒体仿真教学还具有交互性强的优势。在仿真软件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科学现象,与自己的老师、同伴积极沟通,与情境相互融合,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还能让小学生的科學学习兴趣得以调动。关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需求之间的联系,利用正确的方式组织科学技术,才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原则,才能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位利.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08.
[2]周正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2016,12.
[3]霍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以小学科学实验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6,12.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在小学阶段,科学知识的启蒙十分重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培养起学生探究自然了解科学的兴趣与欲望,能够让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得以提高。
一、和谐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有效应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多媒体充斥着各个学科的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追求教学创新,为了展示个人的业务能力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虽然具有较多的教学优势,但也只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不能代替教师的引导地位,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关注新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实现相互促进的目标。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落实小学科学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技术使用的频率。通过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更深入地探究科学知识,建立起科学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显微镜下的世界”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与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尝试使用显微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通过自己的讲解与独立演示,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没有给每一位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教师更加关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以及板书的书写,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做笔记,通过思考获得有效的科学理论。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明确课堂中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降低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性,提高教学活动的形象性。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水滴里的生物,让学生通过图片展示了解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多媒体的配合促进学生观看对应图片,看到自己在演示过程中所见到的微观世界,让学生产生更加真实的科学学习体验。利用多媒体技术配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环节,有利于小学科学教学因多媒体技术的存在而更加精彩。
二、提高科学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趣味性,有效应用多媒体
更新教学内容,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的重要环节。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学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要促进小学生建立起健康的科学学习态度,教师也要不断向前看,积极更新教学内容。只盯着教材中的内容,虽然能够让小学生在科学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从不同的方面了解存在于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却不能帮助学生建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更新科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趣味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多媒体素材展示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获取与组织有关于科学知识的多媒体素材,能够让小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利用创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不断参与到科学知识探究实践中去,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占有主体地位。
在学习“显微镜下的世界”这一单元时,其中有一节内容为“做酸奶”。酸奶,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更好的发挥个人引导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酸奶自制的主要步骤,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有形象的参照物,使学生能够在课内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关注其中的科学知识、在课下能够按照视频中的步骤积极实践,努力成为成功的酸奶制作者、在视频中要有自制酸奶的材料介绍。即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有具体且明确的步骤演示,比如在鲜牛奶里,掺入一到两勺白糖煮开几分钟。待牛奶冷却到35~40度,掺入两勺酸奶,细心搅匀。再倒入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化特点,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于课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观察科学现象,即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获得科学学习的结论,即细菌,将牛奶中的一部分糖转化成了酸。又如在讲解“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火山和地震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火山与地震相关新闻,利用最新的社会事件,给学生展示火山爆发与地震灾难发生的具体现象,人们的感受以及应急措施,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三、改革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有效应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技术更新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是促进课堂高效的重要手段。在多媒体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虚拟仿真软件越来越多。教师可以利用仿真技术推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真实性的提高,使学生更有课堂参与感。仿真教学,能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与科学知识相关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接触科学知识。在多媒体设备的影响下,学生的多感官能够得以调动,其科学感知力会越来越好。除此之外,多媒体仿真教学还具有交互性强的优势。在仿真软件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科学现象,与自己的老师、同伴积极沟通,与情境相互融合,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还能让小学生的科學学习兴趣得以调动。关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需求之间的联系,利用正确的方式组织科学技术,才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原则,才能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位利.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08.
[2]周正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2016,12.
[3]霍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以小学科学实验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