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三害”的特点与预防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农民朋友无法区分小麦冻害、药害、病害的情况,介绍小麦冻害、病害、药害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关键词小麦;冻害;病害;药害;区分;预防
  
  小麦拔节期间,有农民拨打市长热线,反映打除草剂造成小麦发黄枯死问题,经市农业执法人员和农业专家到麦田考查后,得知并不是除草剂质量问题造成的药害,而是3月5日前后的倒春寒造成弱春性品种的小麦冻害,在冻害的基础上又引发病害,从而使小麦发黄枯死。在此,笔者认为,农民朋友有必要分清小麦的冻害、病害和药害,加强田间补救措施,不能因为搞不清就武断认为是除草剂问题。现介绍小麦冻害、病害和药害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1小麦冻害
  
  今年发生的小麦冻害都为弱春性品种,如新麦208、豫农949、郑麦9023、豫麦63、平安6号、焦麦96-48等。冻害发生原因是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温度明显偏高,加上农民有早播早收腾茬口的习惯,小麦生长量比往年同期较大,尤其是春性较强的品种更为明显,而今年发生的倒春寒使当时进入拔节期和幼穗分化阶段的小麦严重受冻。
  
  1.1冻害症状
  由于播期略有不同,小麦生长发育阶段也有所不同,倒春寒时处于幼穗分化期的小麦,其幼穗就被冻死,往后生长表现为抽不出穗子,小麦生长高矮不齐;倒春寒时如果小麦处于拔节期,由于刚拔出的节间较嫩,抵抗力差,容易受冻。受冻麦苗抽穗不整齐,少部分抽穗,但大部分萎缩、变黄,穗不能正常抽出,死苗严重,小麦植株下部叶片普遍发黄。这些小麦品种播种过早、用种量过大,并且生长稠密、植株细弱,易遭受冻害。
  
  1.2冻害的预防
  由于暖冬气候的发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预报,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如选择弱冬性品种或冬性强一点的品种,或者适当迟播种,可能这些品种会延长几天的收获期,这正好错开下茬作物如玉米、水稻受飞虱传染病毒的一次高峰。另外,受冻害后可使用速效氮肥或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进行补救,以减少损失。
  
  2小麦病害
  
  在小麦拔节时,最容易发病,也最易与冻害同时产生的病害是小麦纹枯病和基腐病。小麦受冻害时即使不立即枯死,节间也会受到损伤,抗病能力差。如田间纹枯病病菌基数多,小麦则易发生纹枯病;如田间基腐病基数大,则易发生基腐病。
  
  2.1病害症状
  纹枯病与基腐病有时混合发生,症状是小麦植株叶鞘和茎秆上有明显褐色云纹斑,病斑连片,基部第一、第二节间发黑、腐烂,多点拔起麦株,症状差不多,有的稍有不同,其基部没有明显的褐色云纹斑,但叶鞘和病节呈现褐色。有明显褐色云纹斑的由纹枯病引起,而发病节间颜色相近的是基腐病引起的。冻害加重了纹枯病和基腐病的发生发展,麦子1~2节组织坏死,致使麦子不能正常生长,养分和水分运输受到抑制,植株抗病能力降低,纹枯病菌趁虚而入,整株不断变黄、枯死。随着以后气温回升,部分冻害严重的小麦,茎秆失水加快,不能正常输送养分和水分,黄苗、死苗比例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2.2病害的预防
  ①选用对纹枯病抗病性强、耐病性好的品种,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有效途径。②适期精量播种,还要控制合理的基本苗,以225万苗/hm2左右为宜。基本苗过多,后期群体大,通风透光差,田间湿度大,纹枯病发生危害重。③优化施肥。一是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坚持平衡施肥,土壤中磷、钾较缺乏地方更要注意补充磷钾肥;二是氮肥施用采用一底一追一补的运筹方式,形成壮苗安全越冬,且能促进小麦后期生长,减缓衰老。④适时防治,准确用药。防治时间掌握在小麦开始返青、纹枯病病株将要上升时,采取2次防治为宜,井冈霉素为首选药物,用水溶性井冈霉素不能少于150包/hm2。三唑酮用量以1.5~3.0kg/hm2为宜,并加大用水量。
  
  3小麦药害
  
  小麦产生药害多数是除草剂引起的。药害发生的原因有误用、除草剂的质量问题、使用技术不当、混用不当、雾滴飘移或挥发、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施药器具清洗不干净、土壤残留、异常气候或不利的环境条件等。
  
  3.1药害症状
  ①激素类除草剂。激素类除草剂造成作物药害的典型症状是畸形,如叶片皱缩、呈葱叶状,茎和叶柄弯曲,抽穗困难,畸形穗;药害症状持续时间长,在作物生育初期受害,在后期仍能表现出受害症状。②酰胺类除草剂。此类除草剂的典型药害症状是幼苗矮化、畸形,单子叶作物受害症状为心叶紧紧卷曲,不能正常展开。③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此类除草剂的典型症状是根生长受抑制,根短而粗,根尖变厚,茎基或胚轴膨大,严重受害时不能出苗。④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此类除草剂造成禾本科作物叶片不能从胚芽鞘中正常抽出。⑤苯醚类除草剂。此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为叶片坏死斑,严重受害时整个叶片干枯、脱落。在正常剂量下,作物叶片也会有小烧伤斑点,但对作物生长无太大的影响。⑥三氮苯类除草剂。此类除草剂对作物药害症状为脉间失绿、叶缘发黄,进而叶片完全失绿、枯死,老叶片受害比新叶片重。⑦取代脲类除草剂。此类除草剂和三氮苯类除草剂的药害相似。⑧联吡啶类除草剂。此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为叶片出现灼烧斑、枯死和脱落。⑨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此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出现较慢,在施药后1~2周才逐渐出现分生组织区失绿、坏死,进而才发生叶片失绿、坏死。⑩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此类除草剂最先影响幼嫩生长组织,心叶枯黄,继而老叶发黄、变紫,然后枯死,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小。
  
  3.2药害的预防
  在大面积施用某种除草剂前,一定要先试验。即使该药在其他地方已大面积应用,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因为除草剂的药效和安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某地施用安全,但在另一地就不一定安全。要选用质量可靠的除草剂,适时、适量、均匀施用。施药后,彻底清洗施药器具。施用长残效除草剂,应尽量在作物前期施用,严格控制用药量,并合理安排后茬。在异常气候下不要施用除草剂,特别是在早春作物地施用除草剂,施药前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在寒潮前不要施药。邻近有敏感的作物,不要施用易挥发或活性高的除草剂,以免产生飘移药害。合理混用除草剂是防止药害的有效方法。另外,对那些不太安全的除草剂,应加上安全剂后再使用。此外,施药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
其他文献
对保护地植物生理障碍与病害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从管理方面提出防治建议,为设施作物丰产提供管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为了探讨壁面浸润性与流体初始密度对气泡核化位置以及纳米气泡在凹槽内生长核化影响规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结构微通道内液体氩的沸腾核化过程。通过改变固液势能
从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等阶段总结了蛋期高产的饲养技术,以期指导养殖户在蛋期养殖时,能维持较长时间的产蛋高峰,将成本降到最低.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摘要 阐述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症状特征与发病规律,并从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等方面介绍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大豆种植户防治该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病;症状特征;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3-0152-01    大豆孢囊线虫病也称大豆线虫病,俗称火龙秧子,是世界大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大豆孢囊线虫病对大豆生
晚疫病的年年发生,除了气候条件的原因之外,在防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初侵染源广泛存在、药剂防治方法不当、药剂质量良莠不分、种植方式不合理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为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黑臭河道水质治理技术,以丹阳新河为例,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后,以CODmn、NH3-N和TP浓度下降后上升
摘要 阐述了乡镇内部审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五个方面的任务,包括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农村建设项目审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特定事项的审计或审计调查。  关键词 乡镇内部审计;审计任务;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9-0205-01    近年来,乡镇内部审计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具体的
研究了柴胡总黄酮提取优化条件和提取动力学,对提取温度、提取剂乙醇的体积分数、搅拌速度以及柴胡原料颗粒粒径进行了水平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柴胡总黄酮的优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