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黑臭河道治理

来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fongfong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黑臭河道水质治理技术,以丹阳新河为例,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后,以CODmn、NH3-N和TP浓度下降后上升的情况作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复投时间的判断依据,实现菌种效力最大化。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48d后,对丰收桥和窦庄桥两处的CODmn、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6.38%和46.94%、70.68%和69.79%、71.65%和87.95%;黑臭现象基本消除。
其他文献
传统司法三段论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司法案件,尤其在疑难案件的适用上饱受争议。原因在于传统司法三段论中的正向推理模式难以在法律中获得明确的规则支持。近期发生的"宜兴胚
从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峰次、残留基数、气候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2007年大丰市稻纵卷叶螟重发原因,并提出科学测报、科学施药、治前控后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指导苏北沿
对保护地植物生理障碍与病害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从管理方面提出防治建议,为设施作物丰产提供管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为了探讨壁面浸润性与流体初始密度对气泡核化位置以及纳米气泡在凹槽内生长核化影响规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结构微通道内液体氩的沸腾核化过程。通过改变固液势能
从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等阶段总结了蛋期高产的饲养技术,以期指导养殖户在蛋期养殖时,能维持较长时间的产蛋高峰,将成本降到最低.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摘要 阐述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症状特征与发病规律,并从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等方面介绍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大豆种植户防治该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病;症状特征;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3-0152-01    大豆孢囊线虫病也称大豆线虫病,俗称火龙秧子,是世界大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大豆孢囊线虫病对大豆生
晚疫病的年年发生,除了气候条件的原因之外,在防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初侵染源广泛存在、药剂防治方法不当、药剂质量良莠不分、种植方式不合理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